谈谈风景画与“私人定制”

多伦多画家王建红 (供稿) 风景画的由来简单说从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已将其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而西方一直到荷兰画派的兴起,风景画才从人物画背景附庸的地位成为了单独艺术作品。那时已是十七世纪,但后来产生了鲁伊斯达尔和霍贝玛;康斯坦勃尔和透纳;柯罗和巴比松画派;列维坦和希施金;印像派画家和梵高等大批优秀的风景画家和不朽的绘画作品,为后世留下丰富多彩的精神遗产,满足了人们不同的欣赏要求,构建了优秀的人类文明。    风景画中有流派、风格,以及抽象、具象等的区别,欣赏者同样也随之分成了彼此,如同狮子爱吃肉、老鼠爱吃大米一样的自然而然。无论什么风格、流派的形成都有其形成的历史、文化、地域等因素为基础,欣赏过程也是一种综合着感知、想象、情感、理解和审美理想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说风景画的选择必须是“私人定制”的,有时甚至是不可分享、不可替代的。    在我接受风景画定制过程中,有这样一个插曲:一位朋友选择了一幅以大海为题材的风景作为创作素材,画中的海面上有一艘迎风破浪的帆船,他想藉此喻示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并从中得到一种力量。在创作此作品时,为了营造一种宽广而唯美的效果,参照了李安的电影《少年pie的漂流记》里暴风雨后天空中彩云的效果,完成后的场景很美。可事后没几天,这位朋友说这幅画不太适合他的家庭情况,说他太太每当看到这幅风景画,便想起自己过去的时光里的几次动荡和漂泊,令其有沉重感,想重新定制一幅安静一些的景物挂到客厅里,希望能给他们带来平和、温馨和轻松愉快的感觉,并从中寻求到一种归宿感。所以适度、准确的“私人定制”也是对一种选择在一定层面上的把握。 一幅风景画对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互动,未曾有定论。有人从海上行进中的帆船得到鼓励,有人则理解为路途的颠簸;有人喜欢强烈和火热的色调,有人则烦躁不安;有人喜欢秋枫红叶,有人则视为风吹落叶的伤感;有人喜欢雪中静谧的美,有人则有凄凉酷寒的不适;有人喜欢张扬的、有人喜欢内敛的,风格迥异。 同样,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画家及其作品之丰富多彩不可以数相计、不可随意评议是否,人们在欣赏过程中任其所好。比如美国画家怀斯,是一位怀乡写实主义绘画大师,他的作品静谧、荒凉、伤感且有诗意,他创作的风景画具有以其色泽、诗意和旋律直指人心的魔力,适合怀故思旧的欣赏者、是那些追随“乡间隐士”心境者的知音;法国画家高更的风景画里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生活的压力从没使他放弃自己的信念—-艺术应当关心现实问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其作品更适合有抱负者品读(见附图)。    任何一幅风景画作品都有其独属的空间配饰,就像人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一样,所以选择挂饰风景画体现着个性化的生活特质。在国内,北京、上海、广州各个艺术集结地都推出了定制油画的创作,有针对性地制作个性油画作品:可将心仪的风景图片转化为油画作品,以更鲜明的艺术形式表达一种情怀;可定制油画风景作为礼品馈赠友人,因其可永久保存故可象征友谊长久,而且经过考量后的画作显示一种珍视和关怀。赠画自然要关注对方的个性、素质、习惯、专业、特性爱好甚或所赠画作应置的位置与装饰风格及环境的协调搭配等等。高雅的艺术真正与生活接上了地气,艺术家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迎和认可,同时推广和传播了艺术的真谛,艺术的正能量在此得到体现。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已经厌烦了千篇一律的无品味的房间配饰,他们越来越趋向有选择地审美方式,于是“私人定制”便成了人们的共识,而且“私人定制”的风景画作品也必然会形成普及。 法国画家高更作品

更多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