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1959–1976)之五十二

作者:王哲

对毛来说,林彪在七千人大会的这番讲话,相比于刘对“三面红旗”含糊其辞的暧昧态度和对国家经济环境恶化而追根穷源的咄咄言辞,自然格外入耳入心。便有了林彪讲完后,毛泽东说的一番话:“林彪同志讲得很好,给你一个月时间整理出来,一个月不行两个月,请你整理出来。4”对在“七千人大会”上其他常委的讲话,毛都未予置评,唯一称赞的,就是说林彪“讲得很好”。

1962年3月20日,毛在审阅林的这篇讲话时批示到:“田家英、罗瑞卿二同志:此件通读了一遍,是一篇很好、很有分量的文章,看了很高兴”。同时,又批示:“此件没有什么特殊秘密,可以和别的同志的讲话一同发给那些人看或者读给另一些人听。这个问题向高级中级干部保守秘密,不让他们知道、好好想一想、早作精神和物质准备,是极为有害的。5

毛的这一批示,尤其后一个,是有所指的。第一:是有人以林的讲话中有军事工作部分为由,建议不宜下发。那么是谁在毛唯一称赞、并当场让林整理出他的讲话(整理出来当然是传达下发用),仍建议不宜下发呢?这个人是代表其个人还是一部分人呢?若是一部分,是哪一部分人呢?毫无疑问,这个人或这一部分人,会给毛留下深刻印象、进而予以深思的;第二:整理出来的讲话(文件)发至县团级,即“高级中级干部”。毛让他们就“这个问题”早做准备,林彪的讲话,涵盖了几个问题,毛说的“这个问题”,具体是指哪个问题?第三:“让他们知道,好好想一想”,早作准备。有所发生,才会有所警示。在毛3月20日作出这一批示之前,发生了:

  1. 七千人大会刚结束,刘少奇在整理他的口头报告时,情绪激动的说:历史上人相食,是要上书的,是要下“罪己诏”的。令在场的人十分震动。6
  2. 2月21日至23日的“西楼会议”,张素华在《变局 七千人大会始末》一书中(第321页)说:“在这个会议上,刘少奇自喻是‘非常时期大总统’,说:‘国民经济到了这种状况,在国外总统就要宣布废除宪法所赋予的权力。’刘少奇在这里追究的是他自己的责任,但不少人都知道,最大的责任者是毛泽东。”明眼人一看即知,刘自喻的“非常时期大总统”实际就是“非常时期救火大总统”,再铺垫以“到了这种状况”,要追究也是追究致使“国民经济到了这种状况”的领导者,自然就是毛了。
  3. 3月2日,周恩来参加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科学工作会议和文化部、中国剧协召开的全国戏剧创作座谈会联席会议上,作了题为《论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肯定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其后更有了陈毅“脱帽加冕”。
  4. 3月16日,刘少奇在要求公安部总结几年来打死人命、伤害无辜群众的教训时说:这四年的经验教训多得很,你们要好好总结。下面不按照法律,不知折磨死了多少人。今天不揭,明天还要揭;你自己不揭,别人要揭;活人不揭,死后下一代也要揭。7

结合上述发生的典型事例,再来看毛的批示,应有所解惑和凛然吧。

毛泽东在称赞林彪的讲话后,在七千人大会上,第四次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提出开“出气会”的建议,也由此将会议推向新的高潮。毛说:现在,要解决的一个中心问题是:有些同志的一些话没有讲出来,觉得不大好讲,这就不那么好了。要让人家讲话,要给人家机会批评自己。不过,你们都急于回去过春节,这是一个矛盾。我看春节无关大局,我主张集体在北京过一个春节。我相信能够解决上下通气的问题。我建议让人家出气,不出气统一不起来。不管是正确之气、错误之气,都不记账,不打击,不报复。要建立民主集中制。8

原本在1月27日刘少奇讲话之后,毛便随即向大家宣布:大会准备在30日结束,至迟31日结束。中间只隔了一天,毛就又做出了一个重大变更。那么毛泽东开“出气会”的想法,是怎样产生?又是何时决定的呢?

注释:

1 《共和国经济风云中的陈云》:中央文献出版社,第233页。

2 《陈云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第106页。

3 《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杨继绳著,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第7页。

4 《毛泽东年谱》(5):中央文献出版社,第76页。

5 《毛泽东年谱》(5):中央文献出版社,第92页。

邓力群受访记录:1994年7月1日。

7 《刘少奇传》:中央文献出版社,第836页。

8 《毛泽东年谱》(5):中央文献出版社,第76页。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