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1959–1976)之五十八
作者:王哲
1981年11月,在讨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案时,朱德的秘书陈友群说了一件事:1950年4月,中宣部起草的“五一节”口号中,最后两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在审定时,竟然亲笔加上了“毛主席万岁”这一条。要君临天下,就得有人山呼万岁1。
法国大作家兼哲学家安德烈·马尔罗曾经问毛泽东:“你是不是把自己看作是16世纪中国最后几个伟大皇帝的继承人?”毛回答说:“当然我是他们的继承人。” 2
毛泽东这一代人浴血奋斗半个世纪把战乱的国家整合起来,在中国王权文化的大地上构筑了一个新的金字塔制度。这个金字塔最早是由秦始皇建立起来的,经过两千多年的逐步完善,在毛泽东时代,由于有了现代武器、现代交通工具、通讯技术和组织手段,国家的权力深入到了一切边远的乡村、深入到了每一个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入到了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言行。行政权力的扩张和发挥,已经到了极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就是极权专制制度。
在这座“金字塔”顶端的一小群人组成的中共中央常委会,是一个议事机构。毛是常委的核心,具有任何事务的最后决定权,实际上处于一种类似帝王的位置。“金字塔”顶端的其他人既对毛亦步亦趋,诚惶诚恐,又十分迷恋自己的权力,并心安理得地享受比他们职位低的官员对其的亦步亦趋,诚惶诚恐。这个极权专制制度,由独裁者只造出两种人或者说是两面人,即在下级面前的主人、在上级面前的奴仆。
独裁固有其爽,独裁亦有其妄。况人心如云,可白可黑,可雪可雨,可厚可薄,可聚可离,远不可测、近不可齐,内不可握,外不可依。而自古官吏之轧、朋党之争,既是君王所恨,又为君王所喜。所恨者,这些人为了权力,费尽心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其间又会空耗多少人力、物力、财力,且只会给君王带来疑虑、困惑、惊恐、以及稍不留神地被利用和一旦疏忽地被颠覆;所喜者,正因为有了这些个党派、山头、系别之争斗,为王者,才可以扬此抑彼、褒彼贬此、前后持中、左右平衡、互相牵制、为我是瞻,才可以保证王位和权力的牢固和稳定。
毛之后,共产党最高权力经华国锋过渡到邓小平,由于有比邓资格还老的陈云健在,邓的权力,特别是在经济领域,受到较大的制约。对于他们两人之间的博弈,邓力群曾说过一句话:每逢双年,自由化泛滥;每逢单年,左派反击。
第一轮:1976-1977
双年1976年粉碎“四人帮”。单年1977年提出了“两个凡是”。
第二轮:1978-1979
双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两个凡是”被批判,“西单民主墙”出台。单年1979年,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取缔“西单民主墙”。
第三轮:1980-1981
双年1980年,胡耀邦任总书记,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光明日报》连续发表自由派人士的文章。
单年1981年陈云阵线开始反击在政治思想上提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在经济上接受了“抑需求,稳物价,舍发展,求安定,缓改革,重调整,大集中,小分散”的二十四字方针。
第四轮:1982-1983
双年1982年,党的十二次党代会,一些“凡是派”失去了位置,一批改革派进入中委。《人民日报》副主编王若水发表《社会主义异化论》和《抽象的人道主义》,在知识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单年1983年,批判《异化论》,清除精神污染。左派保卫“指令性计划”,批评“指导性计划”。
第五轮:1984-1985
双年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放开沿海14个城市。提出了“有计划地商品经济”。
单年1985年,陈云发表“要同一切反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的错误言论进行坚决斗争”的讲话。并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经济,还是要有计划按比例。我们是共产党,共产党是搞社会主义的。”
第六轮:1986-1987
双年1986年,邓小平再次发表政治改革的讲话。全国各地学生走上街头,要求加速政治体制改革。
单年1987年,总书记胡耀邦落马,左派提出“第二次拨乱反正”,一批自由民主知识分子被开除党籍。
第七轮:1988-1989
双年1988年下半年,方励之等人批评政府的声音越来越强烈。自由民主人士到处发表演讲,批评现行制度。
单年1989年,发生“六四”。
之后,不再是一年有一年的轮回了。有意思的是,左派反击的单年1987年,邓小平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重新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这篇旨在赞扬和恢复党的优良传统,提倡民主和监督的文章,对当时大权已然在握,一言几乎可以定音的邓来说,颇有些“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的意味。
注释:
1 《中直机关讨论历史决议(草案)简报》:1980年11月14日,第5组,第32号,“陈友群同志11月14日发言”。
2 《尼克松回忆录》中访华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