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1959–1976)之五十四
作者:王哲
有意思的是,毛上述那番自我批评的话,与之前彭真在讨论会上建议毛检讨的那番话有所对应。比如彭真说:“我们的错误,首先中央书记处负责,包括主席、少奇和中央常委的同志,该包括就包括,有多少错误就是多少错误”、“从毛主席到支部书记,各有各的账。”这也算是毛对唯一指名要求他道歉的彭真,所作的回应吧。如果评选七千人大会最勇敢的人,彭真当之无愧。后来彭在文革前夕被打倒,但毛并未将其置于死地,或许惺惺相惜,作为和彭真有着同样雷厉风行、大刀阔斧、刚毅果敢风范的毛,心里是敬重这种人物的。
毛还谈到了曾对蒙哥马利说过的:“在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时至今日,这番话是颇有远见的。此外毛也坦承了自己对“经济建设工作中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别人比我懂,少奇同志比我懂,恩来同志比我懂,小平同志比我懂。陈云同志,特别是他,懂得较多。4”
凡事皆有极无助之时,扛得住的,便是强者;凡事皆有极无奈之时,熬得住的,便是能者;凡事皆有极棘手之时,放得下的,便是胜者。此时,毛的自我批评,就是一种放下。当一个人坦然放下了在别人看来最难放下的,他也将会得到在别人看来最难得到的。但惟有自由,不能放下。因为“自由意味着责任,正因为如此,多数人都惧怕自由”(萧伯纳语)。
毛的讲话,从“极左”思潮的泛滥源头上给予了剖析和批评,也由此可见毛泽东抓住民主集中制问题重点来讲,是有的放矢,非常重要和及时的。在经济方面,虽然毛的讲话,没有像刘少奇讲得那么透彻具体,振聋发聩。但是对于全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解和认识,从思想高度给予了总结和说明,同时为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再认识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理论依据。正如后来邓力群所说:“事过几十年后,感觉他的讲话确实讲得深刻,经得起时间、实践的考验。”
尤其是毛的自我评批,真正把大会带入了高潮,也真正起到了“统一思想,鼓足干劲”的作用。随后从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到各中央局书记,再到各省、地、县委领导,纷纷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人人自我批评,人人承担责任,这对解除全党的疑虑,统一认识,增强党的凝聚力,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毛泽东以其远见卓识、恢弘气度、力挽狂澜,又一次成功把握了这一历史机遇,从而使“七千人大会”实现了克服歧见,上下同心的既定目标,为其后中国经济的加速恢复从思想和领导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也终将载入史册。
然而令人遗憾和感叹的是七千人大会后的毛泽东,虽然自此直至去世,远离了经济领域的领导,使中国就此基本摆脱了长期以来经济领域“左倾”的指导和影响,即便“文革”浩劫,经济也没有滑落至59到61年“三年灾害”那种状况,反而略呈增长态势。但在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毛却逐步摈弃了他在七千人大会上重点倡导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从大权独揽到一言九鼎,从党权沦至皇权,最终将中国带入了一个“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境地。这是当时毛泽东个人的悲哀,也是当时整个共产党的悲哀,更是当时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悲哀。
“水流哽咽君知否,欲向行人说废兴”,“真正的历史,其实就是那么几句话而已。”但有时候说出来,却需要很大很大的勇气、很长很长的时间。
注释:
1 《变局 七千人大会始末》:中国青年出版社,张素华著,第176页。
2 《毛泽东年谱》(5):中央文献出版社,第23页。
3 《毛泽东年谱》(5):中央文献出版社,第78页。
4 《毛泽东年谱》(5):中央文献出版社,第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