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之五

第八次是1948年毛澤東決策發動遼瀋戰役,在應該先從哪裡打起?毛、林出現了分歧。當此之時東北戰場的決戰,主要是消滅龜縮在長春、瀋陽、錦州3個孤立據點中的蔣軍。毛的想法是:拿下錦州,關死東北向關內的大門,形成關門打狗之勢。而林則深恐打錦州時,陷入瀋陽、葫蘆島兩大援敵的夾擊中。因此攻錦的決心動而又搖,其謹慎用兵、切忌冒險的作戰思想此次表露無遺。最後在毛一而再、再而三的強令下,才出兵而勝。當林彪捉到錦州城守軍司令范漢傑,問其對攻打錦州有何感想時,范說:錦州好比一根扁擔,一頭挑著東北,一頭挑著華北,現在扁擔斷了,這是非雄才大略者,莫能為之的。林聽罷,默然。無疑這又是一次偉大的戰略家和傑出的戰術家的珠聯璧合之作。而這大概也是毛、林分歧中最厲害、最重要的一次,十五年後,毛在悼念羅榮桓的詩文中,還寫下了“戰錦方為大問題”這樣的詩句。

第九次是中央決策抗美援朝時,林彪反對出兵。但是這次與毛異議,就絕不是林彪一個人了,包括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彭真等都比較明確表示反對。現在說林擔心與美軍作戰失利,毀其英名而拒絕領兵赴朝,是沒有根據的。相信深知林用兵特點、朝鮮地形和美軍優勢的毛澤東,不會在我軍武器裝備等非常惡劣、且更多將進行慘烈的陣地戰的情況下,貿然讓林彪這樣擅長運動戰、游擊戰,不願冒險、愛惜將士的將領,去對付美軍。所以,毛第一人選就是敢於冒險、也善於冒險的粟裕,其次便是不怕犧牲、勇猛頑強的彭德懷,這才是“擅將將”者之道。

林彪將與毛的九次分歧逐一在腦子裡過濾了一遍,他確信這九次自己沒有一次是因為個人的私念,才與毛鬧分歧的。所以自己才分得理直氣壯、無所顧忌、沒有愧疚。只是隨著自己年齡、閱歷的增長,環境的平和以及身心的修養,最重要的是毛高瞻遠矚、運籌帷幄、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的精妙指揮,真正讓自己為之折服,所以分歧也越來越少。其實也不只是自己,那些個文的、武的,哪一個不是從心裡欽服毛呢!我在廬山批彭時說:你別想當什麼英雄,只有毛主席是大英雄!這是我的真心話。但是話雖然這麼說,這次毛打到彭德懷,心裡總是有些不自在、不踏實。一是畢竟和彭是多年從血與火中,一起拚殺出來的戰友;二是從彭德懷寫給毛的信的內容來看,我還真是看不出有什麼大的陰謀和別有用心。特別是幾個老戰友、老部下來看我時,都說彭總說的基本都是事實,也都有些不理解和不痛快。如果軍隊的人都有這樣的感受,那麼那些具體負責管理、抓生產的人,就更應該反映強烈才是,為什麼只有一個湖南的周小舟敢於贊同彭呢?是別的地區沒有彭說的那種情況呢?還是有,但不敢說呢?如果是後一種,為什麼又敢於批彭呢?如此和那句“指鹿為馬”的典故不是如出一轍了嗎?要是這樣的話,問題恐怕就不那麼簡單了。不僅是不那麼簡單,而且還是相當嚴重的。

這幾年我也讀了不少歷史方面的書,凡是朝代更疊,開國人馬,上是聞達禮賢,下是文精武勇。但是隨著敵手的消亡、生活的安逸,上、下的目標便逐漸從同一分向不同。為上者,一是想著如何擴大強化鞏固自己的權力,二是想著如何使自己這種權力,由自己的子孫一代一代的遞延下去,三是想著如何將阻礙自己上述想法的人斬盡殺絕;四是想著如何找到和使用能保證自己上述想法的人;而為下者,一是想著如何迎合上者,以不斷獲取其褒獎從而擴大強化鞏固自己的權力,二是想著如何迎合上者的繼任者,從而使自己這種權力,由自己的子孫一代一代的遞延下去,三是想著如何將阻礙自己上述想法的人置之死地,四是想著如何找到和使用能保證自己上述想法的同盟者,即便只是暫時的同盟者。當上者與下者之間、下者與下者之間的權力發生交界、磨合、碰撞,乃至矛盾時,上下、左右之間,便會圍繞著權力,展開生死之搏。

雖說我們現在進入了社會主義,成立了人民民主共和國。但是畢竟推翻皇朝才不到五十年,相比幾千年的文化理念、思維意識、傳統風俗,連我們這些雖從小讀過四書五經,但還算是接受過現代教育的人,都難以擺脫其有形無形的影響。何況那些所謂學富五車、飽讀詩書、滿腦子仁義禮智信的有識之士、鴻儒巨碩呢?更何況那些終日黃土背朝天、有地有糧便知足便感恩便可以為之獻身呼之萬歲、“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老百姓呢?現在這個國家和國民的基礎和素質,是比較容易被操控的。而一旦這種操控失去有效的制約,後果將是難以估量的,希望主席還能持有從前的英明和睿智啊。

當然,不能說上下就沒有想法重合的地方,至少在發展經濟生產、壯大國家力量、以保障其那些權利和利益方面,上下還是可以一致的。而在這方面,就不是我們這些拿槍桿子的所長了。搞建設,還是要靠周恩來、陳雲、李富春等這些比較踏實、實幹的人。我們拿槍桿子的作用,就是為他們的工作保駕,讓國家的建設和發展更安全、更順暢。

如果從我的本意來說,我是不願意出山的,至少不是現在這個時機。打仗是要有準備的,一是物質上的準備:兵力及部署、糧草、醫護、彈藥、後勤、天氣、地形、時間、敵方的情況等等,二是要有思想上的準備:戰術、各種預案及應急方案、指戰員的思想動員等等。軍事仗是這樣,政治仗也是這樣。現在至少我在思想上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缺乏對社會、對曾經的戰友,現在的同事們各方面變化的瞭解和認識。就是彭德懷的性情倒還是沒怎麼變,結果還被打倒了,更無奈和傷感的是由我來接替他。惺惺相惜,現在我哀憐他,不知將來誰哀憐我呢?就像《紅樓夢》裡林黛玉說的: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倒不是說毛將來會對我怎麼樣,我本就是他的人,我林彪出山不出山,都是他的嫡系,他都不會虧待我的。

是的,以林彪的功勛,誰也不能虧待他。歷史上關鍵時刻,林彪總是挺身而出。中央蘇區的五次反圍剿,血戰湘江,搶渡大渡河、臘子口戰役、直羅鎮戰役、平型關大捷、遼瀋、平津戰役等等。在派林彪去東北前,毛在他的窯洞裡,雙手叉著腰來回踱著步對林彪說:你打勝了,我們就會有一個新中國;打不勝,新中國也會有,但要晚幾年,而且不一定是我們的。我等你的好消息,成功後回來,我們共同將這個千瘡百孔的中國治理好。林彪當時搖著頭對他說:不,我不懂治理國家,只會打仗。打完了仗,放下槍炮,我得休息。林彪和毛澤東握了握手,微笑著走向東北戰場。三年後,林彪在殲滅了蔣五大主力中的三個、解放東北全境、率百萬大軍出關、用黃永勝的話說:我們一個四野就能解放全中國的時候,相信當時毛深情地對人說:林彪,林彪,靜時如林,動時如彪,我們黨少不了這樣的大將。是何等的感動和自豪!如果說毛澤東是獵人,林彪就是他最得意最寵愛的獵犬。什麼是美?需要就是美。

想著想著,林彪坐了下來,喝了一口水,大概覺得水溫有些不對,按下電鈴,對走進來的秘書說:“給我換杯水”,又拿起寫著那些姓氏的白紙,仔細地端詳著。秘書,後果將是難以估量的,希望主席還能持有從前的英明和睿智啊。

當然,不能說上下就沒有想法重合的地方,至少在發展經濟生產、壯大國家力量、以保障其那些權利和利益方面,上下還是可以一致的。而在這方面,就不是我們這些拿槍桿子的所長了。搞建設,還是要靠周恩來、陳雲、李富春等這些比較踏實、實幹的人。我們拿槍桿子的作用,就是為他們的工作保駕,讓國家的建設和發展更安全、更順暢。

如果從我的本意來說,我是不願意出山的,至少不是現在這個時機。打仗是要有準備的,一是物質上的準備:兵力及部署、糧草、醫護、彈藥、後勤、天氣、地形、時間、敵方的情況等等,二是要有思想上的準備:戰術、各種預案及應急方案、指戰員的思想動員等等。軍事仗是這樣,政治仗也是這樣。現在至少我在思想上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缺乏對社會、對曾經的戰友,現在的同事們各方面變化的瞭解和認識。就是彭德懷的性情倒還是沒怎麼變,結果還被打倒了,更無奈和傷感的是由我來接替他。惺惺相惜,現在我哀憐他,不知將來誰哀憐我呢?就像《紅樓夢》裡林黛玉說的: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倒不是說毛將來會對我怎麼樣,我本就是他的人,我林彪出山不出山,都是他的嫡系,他都不會虧待我的。

是的,以林彪的功勛,誰也不能虧待他。歷史上關鍵時刻,林彪總是挺身而出。中央蘇區的五次反圍剿,血戰湘江,搶渡大渡河、臘子口戰役、直羅鎮戰役、平型關大捷、遼瀋、平津戰役等等。在派林彪去東北前,毛在他的窯洞裡,雙手叉著腰來回踱著步對林彪說:你打勝了,我們就會有一個新中國;打不勝,新中國也會有,但要晚幾年,而且不一定是我們的。我等你的好消息,成功後回來,我們共同將這個千瘡百孔的中國治理好。林彪當時搖著頭對他說:不,我不懂治理國家,只會打仗。打完了仗,放下槍炮,我得休息。林彪和毛澤東握了握手,微笑著走向東北戰場。三年後,林彪在殲滅了蔣五大主力中的三個、解放東北全境、率百萬大軍出關、用黃永勝的話說:我們一個四野就能解放全中國的時候,相信當時毛深情地對人說:林彪,林彪,靜時如林,動時如彪,我們黨少不了這樣的大將。是何等的感動和自豪!如果說毛澤東是獵人,林彪就是他最得意最寵愛的獵犬。什麼是美?需要就是美。

想著想著,林彪坐了下來,喝了一口水,大概覺得水溫有些不對,按下電鈴,對走進來的秘書說:“給我換杯水”,又拿起寫著那些姓氏的白紙,仔細地端詳著。秘書把換來的水放在桌上後,悄然出去了。林彪又站了起來,兩手背在後面,手裡還拿著那張白紙,踱了起來。地上是淺綠色的地毯,沙發是綠色的錦緞,連帷幕也是淡綠色的。這種光線裡充滿著孤寂和黯然的氛圍,在一片有些淒涼的綠色中,一個小小的身子緩慢地移動著。他就像一個倔強的幽靈,既不爆發,也不熄滅,在陰與陽的交界處來迴蕩漾著。

但是,他有一位如風如火的夫人,就是葉群。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