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要義(三十二)
本报专栏作者:湛山精舍达义法师
在《地藏經》裡面告訴我們要造相,要建寺廟,建塔,要做善事,要修行,這是為什麼?,
《地藏經》有諸多方便法門,凡夫經常對世間的萬事萬物比較容易著相,就是執著外在的這個相。我們每個人都一樣,都患有這種錯誤,但是在現實當中,我們不會覺得這是一個錯誤的。比方像有一個人跑過來,對你很有禮貌,對你很客氣,對你講恭維話,你覺得這個人很nice,很好。那麼有另外一個人跑過來,很沒有禮貌地來罵你,來誹謗你,你就覺得很不舒服。兩個人兩種態度,兩種相,你就會做一種分別,覺得這個是對我很好,那個是對我不好。當一個人說你好話的時候,這個叫順受,順受就得到一種樂受,當另外一個人在誹謗罵你的時候,這個叫逆受,逆受又叫苦受。所以我們對世間所有萬事萬物,如果生一個執著的話,要麼就是苦,要麼就是樂,都在苦樂的感受之間,每天你的心就像波浪一樣高低不平,一會兒高興,一會兒不高興,情緒有高低潮。我們常常說這個人很情緒化,就是你的定力不夠。
釋迦牟尼佛跟地藏王菩薩常常在啟示我們,我們一個人應該要有這個智慧,要淡定,要把世間所有萬事萬物要看淡一點。因為世間所有東西都會變的,一個人對你不好,有一天他會變得對你很好;一個人對你好,但是有一天他可能會背叛你,所以世間所有東西都是變化無常的。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你用般若智慧來觀照一切事物它的本來面目,就是如幻的,不真實的,夢幻不實的,既然是夢幻不實的,我們就不要太在意它,太在乎它,不要太去執著它,心裡面常常用佛菩薩這種智慧來觀照這個世間,那麼你對世間的東西就不會過於執著。如果你不過於執著的話,你的煩惱就減少了。
我們倓虛老法師講得非常好,「看破、放下、自在」,有的人聽起來覺得這句話很消極,有的人覺得這句話境界很高,做不到。看破,有看破得深,看破得淺。有大的看破,有小的看破。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去看破某一樣東西,你看破以後,你就放下,放下了,你就自在了。我常常舉一個例子,我們做父母最無助的,最無奈的是什麼?就是我們的小孩長大以後離開我們,這個是每一個父母很捨不得的,但是偏偏每一個人都要面對這樣的一種現實,有了這種智慧,你就看破了,放下了,放下你就自在了。所以我們經常於這個相,著相,在一切事上著這個相,只關注有形相的人事物。
地藏菩薩隨順我們,用方便法門,利用佛菩薩清淨莊嚴的相來供養,讓我們見相皈依,心清淨,減少煩惱。
地藏王菩薩知道我們眾生都是著相的,他用權巧方便來度化我們,知道我們著相,就利用佛菩薩清淨莊嚴的相,來給你供養,利用造像、供養佛菩薩聖像、希望你見相皈依,見相以後生起一念善心。還有寺廟,還有佛塔,如果說你去造這個佛像,建這個寺廟,建這個佛塔,做一切佛事,稱念佛號,那麼可以得到功德,這個就是方便法門。
真正的佛法,就像《金剛經》裡面所講,應該做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如果說你是一個大根器的人,我們不需要一個外在的東西,我們不需要寺廟,寺廟是一個道場,這個道場在你心中。但是我們凡夫還沒有達到那種聖人的境界,我們離開寺廟到家裡,環境一改變,我們的念頭也改變了,煩惱生起來。所以我們凡夫都是隨境而轉。因此地藏王菩薩知道我們眾生著這個外相,所以在地藏經裡面告訴你,你要造相,你要建寺廟,要建塔,要做一些善事,你要修行,這個就是權巧方便,幫助我們不要忘記諸佛菩薩的種種功德。還有要提醒我們去懺悔,懺悔十惡業,就是「身三、口四、意三」。身就是不要有殺盜淫;口不要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心裡面不要有貪嗔癡。那你就是十善業。你就能夠修這個上天的果報。如果一念之間離了,有了這個殺盜淫等等的十種惡業,那麼你就要到三惡道裡面去受苦。所以這個善跟惡就在一念之間。
在佛經裡面,釋迦牟尼佛、地藏王菩薩常常提醒我們,怎麼樣出離當下煩惱的痛苦,怎麼去遠離這種恐怖心,我們現在的人表面上很堅強,其實內心是很脆弱的,很恐懼的,特別是看到別人死的時候,你擔心自己什麼時候會死,就是你對生死還是執著,還是放不下。其實你該走的話,你怎麼樣留也留不住。你不該走的話,不管怎麼樣,人家來追殺你,你還會平平安安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