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要義(三十六)

地藏菩薩的悲心憐憫眾生,佛以方便給予度化。請看《地藏經》【分身集會品第二】:

 「爾時,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諸分身地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吾於五濁惡世,教化如是剛強眾生,令心調伏,捨邪歸正,十有一二,尚惡習在。吾亦分身千百億,廣設方便。」

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非常慈悲,舒金色的臂,「摩百千萬億」 這個地藏王菩薩分身有多少?百千萬億。摸了他的頂,所以說;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諸分身地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吾於五濁惡世,教化如是剛強眾生,令心調伏,捨邪歸正,十有一二,尚惡習在。吾亦分身千百億,廣設方便。」 你看釋迦牟尼多慈悲,他說在這個五濁惡世裡面的眾生,它教化這種剛強眾生,令心調伏,希望他們改邪歸正,但是十個人裡面,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轉凡成聖,轉迷成悟,十個裡面還有一兩個「尚惡習在」,他們這些不好的習氣還在,那麼釋迦牟尼怎麼辦呢?「吾亦分身千百億,廣設方便。」他說我也是為了度化他們,分身千百億,廣設一切方便,去度化他們。

「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輩眾生,各各差別,分身度脫。」分身集會品第二

「或有利根,聞即信受;」 那麼有一些人,有這個利根的,聞即信受,聽聞了佛法以後馬上依教奉行,這樣去做一個好人。「或有善果,勤勸成就;」 有的有善果的,很快他就成就了,「或有暗鈍,久化方歸」。 但是有一些人,他們沒有智慧,他們的根器很鈍,所以這個久化方歸,「或有業重,」 有一些人業障很重的,「不生敬仰。」 你告訴他這個佛法?他沒辦法生起這個恭敬心。「如是等輩眾生,各各差別,分身度脫。」 所以這麼多不同的眾生,每個人業力不一樣,智慧不一樣,果報也不一樣,但是釋迦牟尼慈悲,以各種各樣的分身去度化他們。

關於地藏王菩薩救度眾生的三個方便法門。請看【利益存亡品第七】:

 「父母眷屬,宜為設福,以資前路。或懸旛蓋及燃油燈。或轉讀尊經、或供養佛像及諸聖像,乃至念佛菩薩,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號,歷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是諸眾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緣是眷屬為臨終人修此聖因,如是眾罪,悉皆消滅。

第一個方便法門,為親人臨命終時修福超度。

《地藏經》非常強調,當我們的親人臨終的時候,家人修福,要去超度,這個是非常關鍵的。所以說「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為設福,以資前路。」 就是我們的親人在臨命終時,我們父母眷屬走了以後,用這種做功德的這個資糧,幫助他將來到一個很好的地方去。那麼怎麼做呢?「或懸旛蓋及燃油燈。或轉讀尊經」就是讀這個地藏經。所以一個人走了以後,我們要點這個油燈來給他回向,「或供養佛像及諸聖像,」 或者是我們拿這個錢來造這個佛像,「乃至念佛菩薩,」 乃至於我們要念佛念菩薩的名字,「及辟支佛名字,」 我們也可以念辟支佛的名字,「一名一號,歷臨終人耳根,」 所以我們在念佛的時候,要讓臨終這個人要聽得到,讓他耳根聽得到,「或聞在本識。」 他雖然身體不能動,但是耳朵聽到,聽到哪裡進去?聽到他的本識進去,聽到這個第八識田中去,「是諸眾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緣是眷屬為臨終人修此聖因,如是眾罪,悉皆消滅。」 你看後面這幾句話非常重要,就是我們如果說對親人要往生的時候,幫他做功德,跟他造佛像,幫他念佛,幫他開導,他耳朵聽到以後,聽到的法進到第八識田裡面,是諸眾生以前所造的惡業,他一定要墮到這個惡道裡面去的,但是因為有家裡人為他臨終關懷,幫他去修福供養,叫「修此聖因」,這樣的罪人悉皆消滅,當下一念他就能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就不用去受苦。佛教認為,心念很重要。他這個心念惡的話,就到三惡道去;他的心念得到佛法僧三寶的加持,提起這個正念,心裡念阿彌陀佛,萬緣放下,一心就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