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要義(二十二)

在對待如何孝敬父母這一點來說,中西方傳統文化有所不同。尤其現在的人,講究獨立自由,每個人都有個性,每個人都覺得自己了不起,所以在西方國家這種教育,人到十八歲以後他就自由了,那麼他就去工作了,很少去關心父母。但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就不一樣,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是父母把你生下來,養育你,你長大以後,你要報答父母之恩。所以不管到哪裡去,不管你在什麼地方,你都不要忘記父母,特別是父母到了晚年的時候,你應該要盡孝,要去關心他們,照顧他們,然後陪伴他們,能夠用佛法來度化他們,那麼這個才是最圓滿的孝,這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的美德,是西方國家沒有的,所以西方國家有好多值得我們學習的,但是我們中國好多這種傳統思想,我們也要繼承,我們自己以身作則,我們要繼承,同時要把這種傳統的美德要讓小孩子知道,要讓小孩子將來懂得這個孝道,這對我們教育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不僅對父母如此,還要對我們對過往的先靈和歷代祖先要不斷誦經超度它們,希望它們更加快樂。有人覺得這有點虛妄,我們如何知道我們的祖先能夠收到後人給它們做超度的功德。《地藏經》就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這部經是一部孝經,我們父母往生了,很想念他們,除了獻鮮花和上香之外,我們要誦《地藏經》,把誦經的功德回向給我們過往的父母,希望他們離苦得樂。因為我們沒有神通,我們沒有天眼通,我們不知道我們的父母往生在哪裡,我們的七世父母在哪裡。那麼我們通過誦《地藏經》,不管他們在哪裡,誦經他都可以收得到,他都可以得到利益。如果他在三惡道裡面,他能夠離苦得樂到人間來,或者到天上去。如果他是在人間,或者在天上,通過誦《地藏經》的加持力,那麼他可以超越三界六道輪回之苦;如果他是阿羅漢道,我們通過誦《地藏經》,把功德回向給他,他可以成為菩薩,成為佛。所以我們對我們過往的先靈,歷代祖先,我們不斷念佛,不斷誦經,不斷拜佛把功德回向給他,越多越好。

有的人不懂,他們會來問我,他們說:師父啊,我超度我的父母,或者是我的親人,我去年都超度過了,前年超度過了,今年還要超度嗎?我回答說:你超度的越多,他們得到的功德越多,那麼對你是更好。

以前樂渡師父在講經的時候,他舉過一個很好的例子。有的人問,我們怎麼知道這個祖先能夠收到子孫超度給他們的功德?樂渡師父就舉一個例子,他說:像我們每一個人,我們都是祖先,我們都是再來人,那麼我們的子孫不斷地給我們做功德,你怎麼知道呢?有時候突然之間感覺到心情很舒服,很歡喜,很快樂,很輕鬆,這就是你的子孫做功德迴向給你。你收到了,你身心當下就得到輕安。有時候你會感覺到身心疲憊,覺得很煩、很累,覺得不想活了,這個是什麼原因?這個是業障現前了,你就感覺到很累,很不舒服。當你的後代子孫把做功德迴向給你的時候,你收到了,你身心得到清涼,得到自在,這個就是超度功德的利益,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這種感受。有時候感受到身心疲憊,有時候感覺到身心自在,自在就能得到功德,你有時候覺得很累了,就是業障現前了。我們凡夫眾生就是業跟福報兩者之間交替,有時候開心,有時候不開心,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以後,我們要不斷誦經,超度我們的祖先,希望他們更加的幸福快樂。

在《地藏經》裡,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到天上為他母親說法,這是孝的表現。釋迦牟尼不是說他成佛以後高高在上,覺得自己了不起。釋迦牟尼佛到天上去給母親說法。佛的慈母摩耶夫人,她生下佛陀七天的時候就離開了人間。為什麼呢?因為佛是一位聖者,是多生多世修來的,他的佛的因緣很深,這一輩子示現來到人間,度化眾生,為了度化我們人間的人,所以示現到人間來,那麼示現到人間,藉著父母,然後就生到人道這邊來。這個摩耶夫人她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她就借這個因緣,讓釋迦牟尼來世間來度化我們,她功德圓滿了,生出來七天,那麼她自己也走了,任務完成就走了。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