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要義(二十八)
這期我們專門從其他經典看地藏菩薩,以便更好地認識地藏菩薩。
很多人因地藏菩薩發願:「地藏末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便誤會以為地藏菩薩位居等覺,沒有成佛。《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說,當釋尊示現在摩竭提國,菩提樹下成等正覺時:「有十佛剎微塵等他方諸佛,為欲莊嚴毘盧遮那佛道場眾故,示菩薩形,來在會坐。其名曰:觀自在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地藏菩薩,虛空藏菩薩,金剛藏菩薩,維摩詰菩薩,善威光菩薩,滅諸蓋菩薩,寶手菩薩,大慧菩薩,普賢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詞薩而為上首。」由此證明地藏菩薩,實是古佛再來,與觀音、文殊、維摩詰等古佛同等階位。其實地藏菩薩,早已證入妙覺果海,是他方諸佛之一。不過,今為助釋尊教化五濁惡世的眾生故而再來,佛對地藏菩薩的評價是:「智慧深廣猶如大海,無所染著譬太虛空,妙果近因如眾花葉,伏諸外道如師子王。」可見他的神力。
在《地藏菩薩本願經》,當釋尊昇忉利天為母說法時,「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俱來集在忉利天宮,以如來神力故,各以方面與諸得解脫,從業道出者,亦各有千百億那由他數,共持香花來供養佛。」佛即以救護六道眾生的責任,殷勤付囑於地藏菩薩,廣設方便,救拔眾生,令在彌勒菩薩成佛之前,悉得解脫,永離眾苦,乃至遇佛授記。當時諸分身地藏菩薩,共復一形而白佛言:「我從久遠劫來,蒙佛接引,使獲不可思議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滿百千億恆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每一身度百千萬億人,令歸敬三寶,永離生死,至涅槃樂。但於佛法中,所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或毫髮許,我漸度脫,使獲大利,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中,好疑問菩薩問佛:「地藏菩薩從何而來,所居佛國去此遠近?」佛說:「地藏菩薩,於無量劫前,早已成就無量不可思議殊勝功德,善能悟入如來境界,但為欲利樂成就一切眾生,所在佛國,悉皆止住。」這部經還說:「如是大士,隨所止諸佛國土,隨所安住諸三摩地,發起無量殊勝功德,成就無量所化有情。能於一日夜,或一食頃,同時於無量無數諸佛國土,度無量無數殑伽沙等諸有情類,皆令解脫種種憂苦。凡所在處,有能至心稱念歸敬地藏菩薩者,一切所求,無不稱遂。
由於菩薩,大悲堅固,勇猛精進,無盡誓願力,能於十方世界,「或時現作大梵王身,為諸有情如應說法;或復現作大自在天身,或作欲界他化自在天身,或作樂變化天身,或作睹史多天身,或作夜摩天身,或作帝釋天身,或作四天王天身。或作佛身,或作菩薩身,或作獨覺身,或作聲聞身。或作轉輪王身,或作剎帝利身。或作婆羅門身,或作筏捨身,或作戍達羅身,或作丈夫身,或作婦女身,或作童男身,或作童女身。或作健達縛身,或作阿素洛身,或作緊捺洛身,或作莫呼洛伽身,或作龍身,或作藥叉身,或作羅剎身。或作鳩槃荼身,或作畢舍遮身,或作餓鬼身,或作布怛那身,或作羯吒布怛那身,或作粵闍訶洛鬼身。或作師子身,或作香象身,或作馬身,或作牛身,或作種種禽獸之身。或作剡魔王身,或作地獄卒身,或作地獄諸有情身。現作如是等無量無數異類之身,為諸有情,如應說法,隨其所應,安置三乘,不退轉位……。」
在《佛說地藏菩薩陀羅尼經》中,亦說地藏菩薩,早已成就佛果種種殊勝功德,但為救度五濁惡世苦惱眾生,於無量阿僧祇劫,恆現無量無邊身,隨諸佛國,廣作佛事。
在《占察善惡業報經》中,佛告堅淨信菩薩:「此善男子,發心已來,過於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薩婆若海,功德滿足。但依本願自在力故,權巧現化,影應十方,雖復普遊一切剎土,常起功業,而於五濁惡世化益偏厚,……又於此世界,所有化業,唯除遍吉,觀世音等,諸大菩薩,皆不能及……。」
綜上諸經所說,可知地藏菩薩,本門深遠,證同諸佛。跡現菩薩,遍於十方諸佛國土,教化眾生。甚至曲就眾生機情,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特別是五濁惡世,無論是此界他方,無論是現在或未來,無論是天、人、地獄、餓鬼、畜生,凡有苦惱眾生之處,無不皆有地藏菩薩的化身。其悲心救苦的精神,實與觀世音菩薩同等。不過觀音、彌勒、文殊、普賢等諸大菩薩,除隨類應化外,示跡娑婆,皆現在家菩薩相,唯地藏菩薩,現出家比丘身。如大方廣十輪經言:「是地藏菩薩,作沙門像,現神通力之所變化,有如是大莊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