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要義(十九)

另外一種善就是,念佛修善,往生極樂世界為花報;後證大菩提為果報。就是我們這一生念阿彌陀佛,修淨土法門,這一生就可以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眼睛可以看得到的,所以有的人修念佛法門,臨終的時候沒有任何掛礙,自知時至,很安詳的,還告訴家人說我要走了,阿彌陀佛來接引我,我要走了。所以有的人他們知道要走了,去洗澡,換新的衣服,跟大眾告別,然後這樣安詳就走了,這個就是以念佛,修善為業因,往生極樂世界為這個花報,那麼這個果報是什麼?後證大菩提,作為果報。所以你不要小看念一句阿彌陀佛,念一句阿彌陀佛是修善之因,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同時將來可以通往菩提大道,這個就是果報。

「若遇毀謗三寶者,說盲聾瘖啞報。」盲聾,比方像一些誹謗三寶的人,他們可能耳朵聽不見,眼睛看不到,說不出話來的啞巴,這個就是你誹謗三寶的罪過,所以得到這種報。

「若遇非理毀用者,說所求闕絕報。」像這樣的人呢!就是他想要得到的東西,他沒辦法得到,所以說不得滿願報;

「若遇吾我貢高者,說卑使下賤報。」像有一些人貢高我慢,自己覺得很了不起,他的果報是什麼?將來是下賤無知報;到將來呢,他就變成一個很下賤的。如果說我們很謙虛,很虛心向別人求教,那你就很高貴,如果你覺得貢高我慢,將來的果報就是很下賤,很無知的一個人。

「若遇兩舌鬥亂者,說無舌百舌報。」如果說遇到那種兩舌,什麼叫兩舌大家知不知道?挑撥離間,唯恐天下不亂,在這一頭講一些話,在那一頭講一些話,然後兩邊聽起來就很生氣,就很怨恨,然後兩邊就吵起來,打起來。他在中間很開心,看到兩邊都鬥起來。這個就叫兩舌頭亂者,說無舌百舌報,像這樣的人,將來的果報是什麼呢?沒有舌頭,所以無舌,或者是好多舌頭,這個都是因果報應。

地藏經這一段經文,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如是等閻浮提眾生,身口意業,惡習結果,百千報應,今粗略說。如是等閻浮提眾生業感差別,地藏菩薩百千方便而教化之。是諸眾生,先受如是等報,後墮地獄,動經劫數,無有出期。是故汝等護人護國,無令是諸眾業迷惑眾生。」我們應該認真學習思考。

「閻浮」:就是我們這個南閻浮提,即南瞻部洲。「眾生」是所有一切的眾生。「業感」:業,是所造的業;感,是感召。就是造什麼業,便受什麼報。種善因就結善果,種惡因就結惡果,這叫業感。

「如是等閻浮提眾生,身口意業,惡習結果,百千報應,今粗略說。」說在娑婆世界的眾生,因為身口意的關系,所以,「惡習結果」,就是有好多不好的習氣的結果,百千報應,所以我們這個人各種各樣的病態都有,特別是現代人這種病更多,現代人各種這個疑難雜症,莫名其妙的一種病狀。為什麼呢?因為現在的人心更浮躁,造的業是各種各樣的,所以報應也是百千報應不同。

「如是等閻浮提眾生業感差別,地藏菩薩百千方便而教化之。」 這兩句話大家要記起來。「如是等閻浮提眾生業感差別,」 因為眾生造種種不同的業,所以他的果報也是不同的差別,因此地藏菩薩百千方便而教化之。你看地藏王菩薩非常慈悲,不但沒放棄這種造業的眾生,同時起慈悲心,以百千方便來教化它們。

「是諸眾生,先受如是等報,後墮地獄,動經劫數,無有出期。」 像這種沒有智慧的眾生,造了好這個多業,那麼先受如是等報,受了這種果報以後,後墮地獄,到最後到地獄裡面去了。「動經劫數」什麼意思呢?就是他一動就經過了無量劫的劫數,也就是說,我們很不容易修行在人間,或者在天上,但是一念之差,那麼你就受了種種不同的果報,到最後到地獄裡面去,到地獄裡面去是沒有了期的,在地獄裡面去經過無間地獄,受到好多好多苦,經過多長時間,無有出期,

「是故汝等護人護國,無令是諸眾業迷惑眾生。」 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希望這種受苦的眾生不要再迷惑了,希望他們開智慧,希望他們覺醒。

經上說我們地球人有三個特點:「佛告比丘:阎浮提人,三事胜于其他三洲,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 我們千萬要珍惜!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