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本禹回忆录》连载 (31)
第十五章 日记残页(1962年4月20日—1962年10月24日)
日记残页的全文及说明
我在中南海工作时,有个随手记日记的习惯,虽草率、随意,不连贯,散乱错杂,但真实、私秘、便于翻查。可惜这些日记多在文革受审时失落了,也许被有心人收存起来,或者当作废纸处理了。只有1962年4月20日—1962年10月24日的日记残页,在我1986年出狱时夹在归书中退还给我了。
写残页中日记的时候,我正在秘书室主编《群众反映》。残页中所记述的那几个月正值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召开前和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召开期间的事。其中虽只是一些片言只语,但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历史重大转折时期党内、国内的一些事情,颇有历史参证作用,遂整理出来,以供后来的历史研究者探索研讨。括号里的字是我在整理时新加的说明。
(1962年4月20日前日记遗失)
1962年4月20日,晴
《群众反映》35期付印。批评葛惠敏(谭震林夫人)一稿占首条。
【注】有关谭震林的夫人葛慧敏买鸡并用专机运鸡的事,我在前面第十二章里已作了叙述。
1962年4月21日,晴
耕畜问题严重,告姜(德久)、陈(希梅),整理材料。
【注】耕畜问题严重,是指当时的情况。
姜德久是秘书室一科的科员。他是和我一起去二七机车车辆工 厂劳动的。后来他调去贵州省委办公厅工作。在文革的时候,就是他给我讲了贵州省军区司令李再含支持贵州造反派的事。后来我被捕,他和李再含也都被作为“516分子”抓起来审查了很久。陈希梅是个大学生,是一科的一般干部。
1962年4月22日,晴
与林克(短)信,请他将葛惠敏材料(《群众反映》35期)送主席阅。发编《群众反映》36期,加编者按。
【注】林克是主席身边一组的工作人员。
1962.4.23,晴
杨(尚昆)主任送来上海(群众来)信,反映第一机械工业部不顾大局。编为37期。
【注】杨尚昆对上海的陈丕显有意见,他就把信给我,叫我登出来。尽管他对我搞的《群众反映》很有意见,但他也经常会拿了很多东西叫我给他登的。他也知道这样问题好解决。
1962.4.24
主席要《草字诀》,已请(北京市)文化局刘子章(局长)找到两册送去。现书店又找到(一部),石印,品相不佳,不送了。
读清史(十全武功章)。
见到王任重《读书笔记》,(送)给田家英(阅)。
【注】十全武功章是主席看过的,主席看过的书我都会自己去 买一本来看。
王任重的读书笔记是在湖北(油)印的,当时湖北的干部差不多是人手一本。
1962.4.25,晴
林克已将《群众反映》35期送主席阅。
(中办副主任)龚子荣找陈秉忱(中秘副主任),对《群众反映》刊载批评葛惠敏的信不满。传达杨尚昆主任的话:“人是猴子变的,要照顾人家的面子。”
(陈秉忱来告我杨尚昆的不满意见时,见我在看清史,便叫我查孙恺阳是谁?我一查,他就是蓟辽名督孙承宗。)陈以30元人民币在琉璃厂购得孙恺阳所绘鲁仲连祠(古画),上有何子贞题字。人们多不识孙恺阳是谁?此画遂为陈秉忱低价购得。
毛主席要《辞海》(解放前版)、《中华文选》(新版)(主席和田家英均在杭州)。急告中国书店找书,中国书店找到《辞海》,但无《中华文选》,又找中华书局办。
朱老总为我收藏的《幽兰赋》题字,盖大章。
【注】陈秉忱是我们秘书室的副主任,他是山东陈××的孙子,写得一手好字。中苏友好条约的中文正式签字文本就是他用小楷抄写的。
孙承宗的那幅画是陈乘忱送给了康生的,他叫康生在上面题了 字。后来康生都把这幅画交给了国家。
孙承宗当过明朝的国防部长。他是抗清的。康生叫我写本关于他的书,我写了,交中华书局出版了。后来批《海瑞罢官》的时候,彭真他们把我写的这本书找出来,要交到主席那里去,说这也是写“国防部长”的。王力跟他说,不行,戚本禹是八司马,你们这样做,不是又搞出个八司马了吗。他们听了之后就想把交上去的这本书撤回来,但已和关锋的文章一起交上去了,撤不回来了。主席当时对彭真说,他们的事,三年以后再说。三年过后,我们真的被抓了。这也许是巧合,也可能主席知道,一场大的政治运动,一些勇敢分子后来都是要受到处分的。
何子贞是明代有名的书法家。
朱德是用黄庭坚的字体给“幽兰赋”题字的。这幅字在我被捕后被中央办公厅抄走了,没有归还给我。
1962.4.26,风
(整理了一份)《如何应付中央》的材料,刊《群众反映》。
修改关于王刚等人问题的决定。
中央办公厅(后楼研究室)同志对《群众反映》有好的反应。
葛惠敏信在高层震动颇大。
晚观看评弹:《长征组诗》,凌文波表演精彩。
读清史。分析乾隆之治的矛盾。
看考茨基《土地问题》。
【注】对《群众反映》登载了批评葛惠敏的信,普遍的反应是“很好”。
一些领导干部都告诫自己的家属,千万不要惹出像葛惠敏那样 的事出来啊。
考茨基说,小生产是不可能搞社会主义的,连资本主义也不能允许小生产的大量存在。
1962.4.27,晴
(《中华文选》买不到,向北京中华书局编辑部急购。中华书局问是谁要?)请示秉忱同志,告以是主席要,(他们说立即送),下午他们派一女同志送来(办事员付钱,他们说是送请毛主席审阅,不要钱)。开会讨论主席和林彪同志(在七千人大会)报告,下午去书店购《世界通史》三卷、影印《颜真卿祭侄稿》一卷。共价十元。与乘忱欣赏《祭侄稿》,发现释文竟有七、八处错误。
【注】我对林彪的那个讲话影响特别深。当时我就在现场听的。他的讲话要比后来印发的文字要精彩得多了。林彪上来就说,不是主席犯错误,是我们犯了错误。凡是我们离开了主席,我们就犯错误。不信,你们自己去查一查,有哪件事情主席没有说过,我们没有照着做就是了。主席后来问罗瑞卿,你讲得出这样的话吗。
刘少奇的报告当时我们也讨论。刘少奇的讲话根本就不检讨自己,其实大跃进的时侯,他是讲得最厉害的。但他一点都不检讨自己。主席把责任都揽到了自己的身上。他却说什么,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给人听起来好像都是主席的错误,他自己什么错误都没有。刘少奇一贯是这样的,以前他犯左倾错误的时候,他也是批评别人犯左倾错误,好像他是一贯正确的。
1962.4.28,晴
(中办秘书室)开室务会讨论(精简)编制的……。(这是)克服目前困难的重要措施。
主席要(我们去)买一些古典名著送人。(书单:)
东周列国志
两汉演义
三国演义
曲选(顾明编,上海光华出版社)
聊斋
【注】秘书室本来就只有一百人不到。主席要各单位都要精简人员,所以秘书室也作了精简。
1962.4.29,阴
上午接见河北涞县复员军人,反映村干部贪污问题。
下午为主席购书,跑了东西城,强差配齐。(《曲选》品相不好)
看陈毅同志在人大报告。
1962.4.30,晴
给家英同志发信。
《文汇报》发《京华何处大观园?》,考证大观园原址,并肯定《红楼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与李希凡有不同看法。昨《光明日报》发吴晗,《并为争论的争论》,亦与李希凡意见相左。
晚看电影《东进序曲》,政治内容与艺术水平均好。
1962.5.1,晴
上午同女儿至天安门欢庆五一。
读《红岩》。
1962.5.2,雨复暗
接家中信,妻妹工厂(国营纺织)停工、工人还乡处理。工作错误,造成如此后果,心中不安。
去中国书店,遇文化局长刘子章,他们看到主席要《草字诀》(知道此书有用),正在组织影印发行。
1962.5.3,晴
今日是(我们八司马因积极参加整风运动挨批斗)的四周年,(四年前)这一天,主席给我们拨开乌云,重展红旗。
【注】这天就是1958年主席在中南海和我们讲话的那天。每年的这一天,我们八司马都要碰在一起纪念纪念。
1962.5.4,晴
编写《阜新煤矿工人(对领导)不满》的报告,刊《群众反映》。
1962.5.5,晴
室务会议讨论编制问题。
1962.5.8,大风
参观首都第六届书法展,很多好作品。
朱德总司令:回忆井冈山诗、毛语录:(中国文化从古代文化而来,这个条幅写得好)
董老:录龚自珍诗,好。
谢无量:行草杜诗,别有一体。”
邵宇:(美术学院院长)行书,新诗(艰难曲折纵然多,业绩永垂千秋!)好。
老舍:行书,汕头行,好。
宁斧成:大处落墨(隶书),极有特色!
(其他如)沈尹默、沈钧儒、刘子章、谢资哉、邓拓、郭老、 欧阳予倩、李苦禅、黎锦熙、老舍、凌子风、赵树理、顾颉刚、叶圣陶、王昆仑、何香凝等人书法,亦各有好处。
1962.5.9
(上午值班室告我)国务院秘书厅来电说:“习仲勋同志(国务院秘书长)认为《群众反映》办得很好,他每期都看,传阅范围至副秘书长。”
许明办公室来电,上次给周总理(关于彭德怀问题看法)报告。总理已阅,并批请中央同志传阅了。
下午值班室又告,国务院秘书厅来电,(习秘书长要)他们派副主任等三人来了解我们办《群众反映》情况。
今日购得《努尔哈赤实录》一册。
【注】国务院是由秘书厅管群众来信来访的。习仲勋担任国务院秘书长以后,就由许明管来信来访了。
许明当时是总理的办公室主任。关于彭德怀问题看法的报告是 我汇总了群众来信的内容写给总理的报告。当时给彭德怀翻案的事闹得挺厉害。我汇总的报告中主要是说,如果当时在庐山上没有彭德怀的干扰,那后面也不会犯那么多的左的错误。本来庐山会议是要纠正左的错误的。彭德怀一闹,就使会议转为反右了。所以说彭德怀一直是在干扰着主席的步骤,到现在都还在干扰。总理把这个报告批下去之后,这个看法为大家所认同。
习仲勋派人来取经的事,我在前面第十二章里说了。
1962.5.10,晴
办信。
田家英来长途电话,告以写好王刚等人结论部分。
晚看《老子》。
【注】田家英当时跟着主席在北戴河开中央工作会议。那次会议是八届十中全会的预备会议。
1962.5.11,晴
编辑《群众反映》第40期(《将军之子》)。
国务院办公厅陈副主任等三人来访,了解我们办《群众反映》 经验,我们谈了五点体会,如少而精等,其他不能多谈。
晚去怀仁堂看赣剧《西域行》。
【注】国务院办公厅来了三个人,都是老干部,很老的干部。总理有个缺点,他身边用的都是老干部。不大用年轻人。主席这里就用像林克、田家英这些青年人。
关于“五点体会”,前面第十二章讲了。
1962.5.12,晴
向仲华向中央写了一个报告,对《群众反映》的揭发作了一些检查,不深刻。
(军委)总政组织部对《群众反映》第1—2期《关于军队干部》特殊化等问题作了检查,(认为)群众反映情况基本属实。
看《伟大的历程》纪录片。
【注】向仲华当时是装甲兵司令。有人来信反映他搞生活特殊 化,在“群众反映”上登了。他承认,并写了检讨,表示接受意见。 我把他的信也登在了“群众反映”上。这事是罗瑞卿过问的。当时部队搞特殊化确实很厉害。主要是吃喝风,七大盘子八大碗的。把公家的招待费都用来自己喝酒了。当时还是定量供应时期。还有就是占用公房,公物。装修自己的房子。把公家的东西用来送礼,送给自己的亲戚朋友。但当时贪污的事情还不多。搞女人的事却很多。
1962.5.13,晴
购《燕山夜话》、《焚书》、《文选》。夜读《焚书》。
【注】我看了《燕山夜话》,当时就写了个批评信给《前线》杂志编辑部。说你写的这些东西太过分了。谁都看得出,你是在攻击中央领导的。你要提出的指导方向究竞是要往哪里指导啊?可他们不让登我的这封信。而是给我回了个信,说你这个意见有合理的方面,但是我们的意思并不是你说的意思。所以你的信我们就不登了。后来据他们在文革中的交代,这个回信的每句话都是经过邓拓仔细斟酌后写的。我当时是用了“戚谊”(我在团校用的名字)的笔名写这封信的。他们就到处去打听,戚谊是谁,可查了以后,谁都不知道是谁。
当时不仅是我,中央办公厅,后楼研究室好多人都写了信给他 们,他们一封也没登出来。后来主席批评了《燕山夜话》。我就把这信拿了出来。康生看了就说,什么“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就是证据,这是典型的压制批评。后来他指示把我的信全文在《光明曰报》上登了出来。
1962.5.14,风
看各地(向中央送的)文件,“包产到户”的呼声很高。
杨(尚昆主任)批评(《群众反映》)以前刊载的东西有(些内容)不妥。但我想让中央负责同志了解一下社会存在的黑暗面也有好处,工作有缺点,怕人知道,不是正确态度。编发《群众反映》第41期。
夜读《庄子》。
【注】杨尚昆感到有压力,他说,军队对他有意见。因为人家都以为《群众反映》是杨尚昆管的,是杨尚昆想弄他们。他们说军队是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怎么说得我们一片黑暗呢。其实军队是有好的一面,可是一些高层领导搞特权也确实是搞得很厉害的。杨尚昆对《群众反映》的态度是比较实用主义的。一方面他对谁有意见,他就把许多材料拿来叫我们登出来,比如他对华东局的柯老有意见,对陈丕显也有意见。因为陈丕显是听柯老的。他就叫我登。但我登出一些批评其他领导的群众来信,他就对我感到不满意了。
1962.5.16,晴
整理《山林的灾难》。
1962.5.17,晴
秘书室支部大会通过王刚等人(原)党纪处分缓期执行。(主席指示,有些党纪处分试行缓期执行以观后效的办法,如行得通,可以向中央建议推广。)
1962.5.19,星期六,晴
编辑《群众反映》第43期。
晚看翦伯赞《历史问题论丛》。
1962.5.21,星期一,晴
龚副主任把反映内蒙蝗灾告急的信压了20几天,实不应该。
1962.5.22
葛惠敏写来带诉书,说对她的批评意见是余先觉听坏人讲的。 龚子荣指示,把她的意见全文刊载《群众反映》。
又听说葛要找杨(尚昆)主任闹,杨指示龚子荣接待。真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编辑《群众反映》44期、45期。与姜德久加班赶写:《德州地委领导干部违法乱纪》。
【注】葛惠敏不只是申诉,她是反攻了。这些人哪有这么容易得罪的。
龚子荣指示,把她的来信全文照登。我就以“葛惠敏同志对上期群众反映意见的答复”为题把她的来信照登了。这一下,大家对她的意见更大了。
杨尚昆说,他找谭老板解释那不是他弄的,是下面人弄的,谭震林听都不听。他总认为,不经过你们的同意,底下人怎么能登呢。他当时还不知道是我决定登的。那时我还是个小人物。等他知道是我登的,那对我可以说是恨之入骨了。这些人可以说都是睚䀝必报的。所以也很好理解他们后来对文革的态度的。
我这件事做得不但杨尚昆被动,连田家英都很被动。谭震林老找田家英的事。
主席对谭震林骂得很厉害,可总是保他。大跃进的时候他吹得最厉害了,他对饿死人的事应该要负主要责任的。他也不检讨。所以,我们对他意见都很大。不过他倒是坚决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只是他自己却挺会享受的。他是工人出身。他是铁杆要搞集体化,工业化的。
他和江青关系很不好。他给林彪写信骂江青是武则天。可能这多少和我也有点关系,因为他看到江青那么相信我,重用我。
“二月逆流”的时候,他冲张春桥发火。其实张春桥没有得罪过他,我倒是得罪过他的。只是那天我正好请假在家里写文章,没有去参加会议。否则,很可能他会冲我来的。
其实我内心也是挺矛盾的。后来他被打倒了,主席还是要保他。江青让我给群众去做工作。我在群众大会上说的是最有说服力的。我说,谭虽然有错误,但我们要看到,他和刘邓是不一样的。他在党内是拥护毛主席的,是坚决主张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是坚决反对“包产到户”的。据说他当时听了以后还挺满意,说这小子算讲了句人话。
1962.5.25,晴
(参加中办会议。杨尚昆主任传达)
中央决定派100名部长级干部下去,加强重点县的工作。中直机关各单位都要抽人,胡耀邦、廖鲁言、李颉伯已报名。
杨(尚昆)说,《群众反映》最近几期内容尖锐,把谭老板的老板娘也批评了。这个人大家对她反映不好,用飞机(往北京)带东西(活鸡活鸭),多少人都有意见。但我怕这样会引起谭老板误会,以为我在整他。我上次向谭老板说明了,他说,他倒没什么,(只是)葛惠敏紧张。杨说,以后刊登这类东西,要和他多商量商量。
晚看湘剧《生死牌》。(听林克说,毛主席看过这场戏,对几个人争抢死牌一节很感慨。)
【注】林克还告诉我,主席跟他说,你们八司马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宁可自己挨斗,也要保别人。林克说,是的。当时杨尚昆搞八司马事件,首选的目标就是林克。因为他和主席的关系最好,主席很相信他。他说,当时大家为了保护他,都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拉,叫林克不要作检讨,由他们来作检讨,不让人家抓到林克什么把柄。主席说,你们八司马这些人都够意思,够朋友的。像生死牌里面一样。
1962.5.26
晚看意大利影片《她在黑夜中》,这个影片,似可在社会上公演,以比较资、社两个社会的优劣。
1962.5.27,晴
整理《机关生产弊病很多》。
参观中国美术馆。
【注】当时是经济困难时期。为克服困难,一些机关就自己组织生产。有的搞农业生产,有的搞捕捞。生产的东西就在单位里分,往往是领导分得最多,底下群众却很少。大家都有意见。还有的拿东西到市场上去卖,比市场价格便宜,造成了与民争利。群众都有意见。有些机关农场还和农民争地。后来主席批了,一旦情况好转,就把生产给农民去搞,机关不要再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