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要義(五十)
「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佈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如果這個菩薩心不住這個法而行佈施,那麼這個人就像眼睛一樣,日光明照,就能夠見到種種不同的色法。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在行佈施的時候,沒有執著的話,那麼他心裏面非常光明,開闊,他能夠見種種色,也就是說他不迷妄,他心裏面能夠得到清淨,得到自在、解脫,有這個智慧般若,所以叫見種種色。
若菩薩著法住法,即是妄心。如果菩薩執著這個法,那麼這個法裏面有所住的話,即是妄心,那麼這個心不是菩提心,不是清淨心,而是凡夫的虛妄心、分別心。「妄心即是無明。」什麼叫妄心?妄心就是無明。什麼叫無明?無明就是沒有智慧。迷失了你自己,心裏面沒辦法燃照,迷了真如,當你心裏面沒有光明,沒有智慧,沒有般若的話,就迷失了你本有的真如佛性,不見法身妙理,那麼你就見不到你的法身,也沒辦法悟到諸法的妙理,故也「如人入暗,則無所見」,如果說你行佈施的時候有所著,在法上有所住的話,你沒辦法見到一切事物的本相是什麼;反過來講,如果你離開一切法而行佈施,那麼你心裏面就有星光明照,你就能見一切法清清楚楚,分分明明。
宇宙人生的人和事物,其實我們看不清楚,我們看的都是虛假的、表面的,但是你總覺得我是親眼所看,親耳所聽,我覺得是對的,我的想法,我的思維,我的立場,我的什麼……常常都有我這個立場,有這個我見,有我見就有偏見。釋迦牟尼常常告訴我們,凡夫看東西就像帶一個有色眼鏡,來看這個世界,全部變色,不真實的。唯有我們有般若智慧,才能夠如實的觀照,觀照一切法,把這個虛妄相破除了,然後去明白一切事物它的真相是什麽,所以叫「不住法便是智慧心,智慧觀中見心內具諸功德,如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這是比較,就是一個菩薩有住法,有著法,另外一個菩薩不住法,他的區別在哪裡?就是一個有智慧,一個沒有智慧,一個對事物看的清楚,一個對事物看的不清楚。
「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這裡面就講到般若經在我們佛教的重要性,特別是在修學佛法,在修六波羅蜜裡面是非常重要的,是我們修行的指南。釋迦牟尼講「若有人能受持」按照《金剛經》裏面般若思想空的道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種道理去做去修的話,或者是讀誦,或者我們每天,或者每個星期,或者每個月,我們常常讀誦《金剛經》,廣為人說,我們能夠按照《金剛經》裡面的道理,來向大家演講、推廣,把《金剛經》般若思想推廣出去。「如來悉知是人」,那麼釋迦牟尼佛完全可以知道你這個人「悉見是人」,他有佛眼可以知道你這個人,能夠看到你這個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他親眼可以看到,他實實在在可以知道,你將來能夠得到很大的成就,你將來前途使廣大無邊的,「不可稱、無有邊」,用稱贊,用語言來稱讚你,稱讚不了的。
因為你奪了這個金剛般若思想的心髓以後,意味著將來你可以成菩薩,可以成佛,可以廣度一切眾生,你有這個般若智慧,可以斷除一切煩惱,可以得到自在,所以叫「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你將來可以得到無量無邊的功德。為什麼呢?因為你有般若思想,你行一切法,你在廣行六波羅蜜的時候,不執著一個法,這個功德才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所以令人明白佛心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當你心裏面清淨的話,你就是佛心,佛心廣行一切法,不執著一切法,那麼功德沒有限量,所以如來以佛眼悉見,釋迦牟尼佛以佛眼看到你在受持讀誦演說《金剛經》,你將來的功德不可思議。
「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果是能夠受持、讀誦、演說、推廣這個般若思想的人,那麼你這個人就可以續佛慧命,就可以把釋迦牟尼佛智慧的生命發揚光大,能夠荷擔如來的家業,所以此人能傳佛心印,續佛慧命。由此可以知道這個金剛般若思想的智慧,跟佛的智慧是相等的,沒有任何差別的。你現在能夠讀誦受持,演說《金剛經》,就等於説佛在這個世間一樣,有《金剛經》在,就有佛在,有般若思想在,就有佛法在人間。所以這個金剛般若是非常非常重要,我們不是常常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皆從此經出,一切諸佛菩薩,之所以成為菩薩,成為佛,他為什麼有這麼大的智慧,都是通過修般若智慧,所以他才能成菩薩,才能成佛,所以一切佛,一切菩薩都離不開般若的妙智慧,因此如果我們能把《金剛經》發揚光大,我們就可以傳佛心印,續佛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