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要義(1)
達義法師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特別是能夠聽聞到大乘佛法,這是非常殊勝的。為什麼呢,大乘佛法才是釋迦牟尼佛弘法的本懷。什麼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叫我們發大心,發大菩提心。唯有發大菩提心,到最後才能夠共成佛道。如果你發凡夫的心,最多能得到人天的福報;如果你發的是小乘心,聲聞緣覺的心,最多只能脫離三界六道之苦,你沒辦法證到佛果。
《金剛經》在大乘佛教裡面非常非常的重要。相信大家以前不但聽過《金剛經》,同時也常常受持《金剛經》,由此可以知道《金剛經》的重要性。不但在印度有好多高僧大德、菩薩、論師都在弘揚、解說《金剛經》,到了中國,有吉藏大師、智者大師、惠能大師,還有惠能大師的師父弘忍大師,都在不斷弘揚《金剛經》。那麽《金剛經》為什麼在佛教裡面這麽重要呢?因為釋迦牟尼佛在世說法49年,花了22年時間來說《般若經》。《金剛經》是《般若經》裡面承上啟下的一部經典。雖然《金剛經》才有六千個字,它里面的義理,可以把大乘佛法的道理都包含在裡面。因此如果我們要通達佛教三藏法典,一定要從《金剛經》入手,通過了解《金剛經》,才可以知道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智慧是什麼。
在講《金剛經》之前,先跟大家介紹一下佛教三大佛法體系。
釋迦牟尼佛說法49年,說了好多經典。太虛大師把它整個內容分成三類。第一叫般若宗,般若就是性空為名,般若宗裡面不是講有相,不是講表相的東西,是講第一義諦,講中道的道理。
什麽叫第一義諦呢?第一義諦不是俗諦,俗諦大家比較容易理解,講世間的一種事相。舉個例子,像我們世間所有有生滅的一切相,這屬於俗諦。那麽真諦,或者第一義諦,是講諸法的本性,或者是它的自性。
般若宗另外一個名字叫性空為名,性空為名就是我們現在所看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所有一切法都是有生滅的,都是有現象的,都可以比較的,都是一個外在的相。從般若思想,通過假象去認識事物的本質,事物本質就是《金剛經》裡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也就是説通過現象去悟到諸法的本性是什麼。諸法的本性就是性空,一切的諸性本性是空的。
我們常講「万法不離其宗」,無論是哪一個法,無論世間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一切的法,不離其宗,不離什麼宗呢?就是它沒有自性,正因為它沒有自性,所以可以改變。為什麼這樣說呢?舉個例子我們佛教講,人生是空的,正因為人生是空的,所以你可以改變人生。你可以從一個很窮的人通過努力,有這個機遇,讓你變成一個富人。你原來不識字的,沒有文化,通過教育,最後你可以拿到博士學位,可以得到很多知識;所以人生過程是變化莫測的,這個變化從哪裡來?就是從外在的現象而來,如果我們透過現象去悟本質,那麼這個本質是空的,這個空就是不增不減,就像《心經》説的「不增亦不減」,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不管你怎麼變,不管你現在是一個男相,還是一個女相,是一個有錢,沒有錢;是一個有智慧的,沒有智慧的;可是你的本性是如如不動的,那麼這個如如不動的相,就是我們今天晚上要講般若宗的性空為名,就是本性是空的。
當你有一天悟到一切法本性是空的,你就見到你的自性,見到你自己的佛性。所以這個空性,另外一個代名詞就是我們的真如,我們的佛性,我們的清淨心。
第二個宗就是唯識宗,唯識宗就是講法相唯識,就是我們佛經里面有另外一個宗派,就是講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你現在無論是在那一界,你為什麼到那裡去呢,一切都是唯心所造的。
天台宗説一念三千,你現在當下一念,你清淨心,你就在西方極樂世界;你當下的一念心,如果你有妄念的話,有貪嗔痴的話,就到惡鬼地獄畜生里面去了。一念三千,所有一切都是唯心所造,唯識所現相的。法相唯識宗講,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我們唯識所現相的,就是以我們的虛妄識來認識現前的東西。
法相唯識宗講,我們現在看到這個花,這個花不是一個實在的體,每一個人感覺不一樣,看到的就一樣:有的人看到這個花,哇!非常美,有好多的顏色,很新鮮。有的人覺得這個花太雜了,雜亂無章,顏色太多了,還有的人覺得這花不夠新鮮。同樣的一朵花,因為每個人的業力不一樣,我們對這個花的看法不一樣。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