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要義(10)
達義法師
何名「般若」?
「般若」究竟是指什麼?這個般若指的是佛陀開示的正覺。般若是什麼?般若是「覺照」,什麼叫「覺照」呢?就是「能所不二」的實相,「能」 跟「 所」兩者不二的實相,這個就叫正覺。如果說「能」 跟「 所」兩者有所執著的話,這個就不叫實相,這個就不叫執著。
舉個例子。你現在念佛,如果你執著我、某某人,在念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那你再怎麼念,這個功德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念佛念到「能所雙亡」,能念的我,跟所念的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兩者要把它忘了,不能有執著。
我常常講「茶襌一味」。因為我喜歡喝茶,常常跟他們講,茶和禪,兩者是有關係的。為什麼叫有關係呢?茶有真味,一心了然。你喝茶真正要喝出味道時候,要達到什麼境界?你心裏面不要有染汙,不要有分別,不要有雜念,專心來品茶,用你的真心來品茶,才能夠品出茶的真味是什麼。那麽什麼叫「禪」呢?「禪無分別,兩忘而矣」。禪沒有分別,沒有分別長短,沒有分別你我他,叫禪無分別;什麽叫兩忘?就是去了「能」,去了「所」,達到一個「不一不二」的境界,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講的「能所不二」的實相,這就叫「禪」。所以悟到這個禪的話,自然而然你就有這個「般若」的智慧。
第三、「般若」它的功用是什麼?
我們為什麼要學《金剛經》?《金剛經》對我們修學佛法的人有什麼用?大家要搞清楚,《金剛經》裡面這樣說:「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我們通過修《金剛經》,你可以從一個凡夫,變成一個聲聞、緣覺、菩薩乃至最後成佛,所以一部《金剛經》,根據每一個人修行的境界不一樣,對般若思想所悟到的深跟淺不同,可以成為聲聞、緣覺、菩薩、佛的不同的境界,不同的果報。
那麽,這個《金剛經》它的妙用是什麼呢?
第一就是「證真實於了生死」。也就是我們在一切生滅法裏面,瞭解到有一個真實不虛的東西,當你能夠對生滅法瞭解的話,你就不會再受十二因緣輪轉。我們為什麼有生死?為什麼現在有煩惱痛苦?正因為無明,然後不斷執著,最後有生老死的輪迴,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夠破除這個無明,悟到諸法的實相的話,就可以了生死,所以叫「證真實於了生死。」「一切眾生應不見性空實相,所以依緣起因果而流轉生死」,為什麼我們現在在六道裡面輪迴?就是一切眾生因不見空性的實相,我們現在都是在生滅法裡面打轉,都是在生滅法裏面分別,所以我們都是用凡夫的分別心來生活,因此我們有時候會覺得很開心,有時候會覺得很痛苦。因為你用的這個心是虛妄心,分別心,染汙心,所以你沒辦法見到性空的實相,因此你會流轉在六道生死裏面。
要解脫這個生死,必有「空無我慧」為方便。如果你有一天覺得這個生死很痛苦,很煩惱,我一定要了生脫死,要證到涅盤。那麼怎麼辦呢?那你就要瞭解空無我的智慧,作為方便。什麼叫「空無我」的智慧呢?就是般若思想,般若思想就是講空無我的智慧,空是講諸法的實相,就是一切法的自性沒有一個固定的相,一切法都是空的,我常常講佛教裡面有兩句話:「萬法皆空明佛性。」就是你要在一切萬法裡面知道它空無自性。萬法皆空,你明白萬法皆空的話,那你就悟到佛性了。
「一塵不染證禪心」,當你悟到萬法皆空的時候,明白了佛性的話,那你就不會被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或者財色名食睡來干擾你的清淨心了。因此,我們悟到一切法都是空無自性的話,當然是沒有一個我,我們現在為什麼有「我執」跟「法執」,就是因為我們對空不瞭解,我們執著世間所有一切法外在的假相,所以沒辦法通達到諸法的空性,不能通達諸法的空性,因此有你我他的差別,有了這個你我他,那你就會輪迴生死,沒辦法證到涅磐的道理。
《金剛經》的第二種妙用,就是「導妄心以入智海」。就是大乘般若的妙用,不僅為個人的生死解脫,更是自利利他的萬行,所以這個般若思想它的妙用,能夠讓你脫離三界六道輪迴之苦,讓你證到涅磐,同時也能夠讓你自利利他,到最後你能夠成佛,成菩薩,所以般若思想不是一個只至自覺或者自利的,同時也是覺他、利他的一種修行的方法。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