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要義(12)

達義法師

剛才講「金剛般若」,接下來講「波羅蜜」。

這個「波羅蜜」也不是我們中國話,梵語,翻譯成中文叫「到彼岸」。到彼岸也翻譯為「渡」。什麽叫「渡」呢?就是通過般若的智慧,可以從凡夫生死煩惱痛苦的此岸,通過六波羅蜜能夠渡到清淨、快樂、涅磐的彼岸,這個叫「渡」。從生死煩惱的此岸,到達極樂清淨的彼岸,小乘法里不叫「波羅蜜」。我們現在講的般若波羅蜜是大乘法,唯有能夠究竟諸法實相,圓成自利利他的一切功德,才叫波羅蜜。這一句話很重要,大家要記得。小乘法不叫波羅蜜,因為小乘法沒辦法讓你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到最後成佛,唯有大乘法才叫波羅蜜,唯有大乘法才能夠讓你究竟諸法實相,通過修般若波羅蜜,才能夠證悟到諸法的實相是什麼。那麼什麼叫「諸法實相」呢?這個諸法實相能夠讓你圓成自利利他的一切功德,這個才叫波羅蜜。

最後解釋這個經題,分作四段來解釋。

講這個金剛般若波羅蜜的「經」,看這個「經」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佛所說的法叫「經」。他有特別的含義在裏面,雖然這個經是一切佛法的通名,梵語叫著「修多羅」,叫sutra。那麽「修多羅」意思是什麼呢?就是線,引申為貫穿的意思,有攝持,有契合。跟你們解釋「經」,雖然說有好多的道理,好多的含義,我把它歸納起來有四種含義:

第一種含義就是「貫」,就是貫穿佛所說的道理。我們講佛經的時候,就會聯想到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對不同的眾生在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時間所説的法。我們現在為什麼能夠讀到好的佛經?就是因為釋迦牟尼佛涅磐以後,佛的弟子把他以前所說的法結集起來,成為經。這個「經」,有貫穿的意思,把釋迦牟尼佛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對不同的眾生所說的法,把它點點滴滴收集起來,所以叫貫穿佛所說的道理,這個就叫「經」。這個是「經」的第一個含義。

第二種含義就是「攝持所化機」。什麽叫「攝持所化機」,就是凡是一部經,它裏面講的道理,都是對某一種根器的人說的話。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都是對機說法,因材施教,「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所以釋迦牟尼在講經說法度化眾生的時候,他是很靈活的,他不是死死板板,不是對你這個人講這個道理,對那個人也是講這個道理,那麼這就不對機。所以為什麼我們佛教裏面的經書特別多,比起其他宗教的書多很多,因為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法是對機說法。凡是經都有一個上契諸佛的道理,下契眾生的根機,每一部經都有它的對機眾,所以佛所說的法,就像磁跟鐵的關系,佛所說的法比喻磁,鐵比喻眾生,當有磁性的時候,鐵自然而然就吸起來了,所以佛說的法,都是對不同的眾生所說的不同法,目的希望他們轉凡成聖,轉識成智,轉迷成悟。這是釋迦牟尼佛度化眾生的特色。

第三種含義叫「常」,為什麼佛所說的法叫做經?另外一個特色就是「常」,所謂「常」,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道理不因為時間、空間的變化而有所變化。你看現在有一種人說話,在這個地方說是真理;到了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時間,這種道理就不成為真理,這個就不叫經。大家想想,釋迦牟尼佛兩千多年前在印度所說的法,到現在還是歷久彌新,不但沒有衰退,同時還是一種時尚,大家都想瞭解佛經是什麼。為什麼呢?因為釋迦牟尼所說的道理是證到諸法的實相,透過一切事物的外表現象,體悟到諸法的實相是什麼。你看釋迦牟尼講緣起性空、講因果、講般若、講緣,還有慈悲、還有智慧,這種道理無論再隔多少年,無論在世界哪一個地方,都是人間和宇宙的真理,永遠不會退的。

我們為什麼把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法叫「經」?另外一個意思是古今不變,經久不變。不論什麼時候,經書裡面的道理都是很新鮮的,都是對我們每一個人有用的。佛法另外一個代名詞就是智慧,一個人如果你心中有佛法,就意味著你有智慧,有了智慧你就不會迷惑,你無論到什麼地方,心裏面都充滿了智慧光明,有了聰明智慧的話,自然而然就得到自在,所以金剛般若就是一種妙智慧。
(未完待續)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