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要義(13)

達義法師

第四種含義就是「法」。

釋迦牟尼所說的經還有一個含義就是「法」。什麼是法呢?法就是法則,就是一事物的規律。釋迦牟尼所講的道理都是在闡釋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佛法遍一切處,無處不是佛法。釋迦牟尼講這個法,並不是指定某一個地方、某一個法,沒有局限性;不是說中國人才可以研究佛法,印度人才可以研究佛法,佛法只在東方不在西方,不是的。「法法皆是佛法」。我們只要有金剛般若智慧的話,就可以在每一個法裏面悟到佛法的道理,這就是釋迦牟尼佛說法的另外一個特點,他真正能夠證悟到諸法實相,他才有這個妙用。所以佛法無邊就是這個道理,你真正明白佛法以後,世間、出世間所有一切法裏面都有佛法。

佛法不局限,我們佛教徒到其他宗教寺廟、教堂,我們不會忌諱的。為什麼呢?佛法遍一切處,最重要你的心會不會去悟?會不會去瞭解、去明白。我們做一個佛教徒,是一個自在解脫的佛教徒,我們沒有局限性,沒有覺得哪一個地方該去,那一個地方不該去。為什麼呢?因為佛法遍一切處,無論他是信仰什麼宗教,無論他是來自那一個國家,哪一種文化,哪一種膚色,他心中都有佛性,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每一個人的佛性都是平等。所以,我們對於無論什麼人,我們都會平等看待。不會覺得我是佛教徒我高你一等,你不是佛教徒我歧視你,不會這樣子。佛教裏面說,要把所有一切的眾生當成未來的佛,在《華嚴經》裡面有一個常不輕菩薩,對任何人都恭恭敬敬,這就是我們佛教的精神,所以釋迦牟尼所講的道理,就是一切法的根本,代表了一切法,一切法即是佛法。
接下來第二,我們講「顯體」。

我們剛才講天臺宗的「五重玄義」,第一是「釋名」,第二是「顯體」,我們要看看這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它顯的是什麽體。隋朝的智者大師他看了《金剛經》,他說《金剛經》的體是什麼呢?「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作為《金剛經》的體,也就是說一部《金剛經》裏面非常重要的一句話。「若見諸相」,這個諸相,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千差萬別的相,你看到千差萬別的相,知道這個相非相。什麼叫非相?外面所有一切法的相,沒有永恆性、固定性、參與性、主宰性,所以我們說它是一個非相。

這個「如來」是雙關語,第一個意思是證悟到你諸法的實相、理體,就是你的佛性;另外一個意思呢,就是我們所講的釋迦牟尼佛,若你真正要見到釋迦牟尼佛,你要悟到「若見諸相非相」,當下你就可以見到釋迦牟尼佛,乃至阿彌陀佛、藥師佛;同時證悟到你諸法的實相,你的本體,你的空性,或者你的如來藏妙真如性。所以這句話非常重要,大家要記住。

明朝的蕅益大師講:「實相常住,是為本經之體。」《金剛經》裏面的體是什麼?「實相常住」。實相就是諸法的實相,所以實相,無相,無所不相。實相,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東西叫做實相,那就錯了,那又執著了,那不叫實相。實相是無相,為什麼無相?就是我剛才所講的,世間所有一切法沒有永恆性、固定性、參與性、主宰性,所以非相。在非相的同時,無所不相,事間所有一切法,離不開這個實相,因此蕅益大師說:「實相常住」。為什麼說常住呢?因為實相是一個無相,無所不相,所以是攻不破的,因為它沒有生,也沒有滅,沒有來,也沒有去,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相」叫實相。所以叫「實相常住」。這就是實而不實,不實而實的意思,叫實相常住,作為《金剛經》的體。

諦閑老法師在解釋《金剛經》的時候説:「第一義空」為這部《金剛經》的體,「第一義空」也是講諸法的實相,或者是講真諦,所以第一義空作為《金剛經》的體。

以上三位高僧大德雖然在用詞、說法方面不一樣,但是義理是相同的。一切大眾經典皆以諸法實相為體,我們這一部經當然不例外,也是以諸法實相為體,所以《金剛經》的主體為「生實相 」,這個「生」是有特別意義的,「生」是什麼意思呢?「生者,現前之意。」生,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生,生只是一個過程,所以生者現前之意。我現在看到你了,現在你在生存了,所以生者現前之意。那麼什麼叫「現前」呢?「由心清淨」,因為你的心清淨,所以你現前了。為什麼這個實相會生出來呢?就是因為你的心清淨,實相現前了。
(未完待續)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