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要義(27)

作者:达义法师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在《金剛經》第五分裡面,這句話也是《金剛經》裡面的要領。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即我們現在看到所有一切的相,都是虛妄的。為什麼說是虛妄的?都是眾因緣和合的,因此它有四個特徵,證明他是虛幻的,沒有永恆性,沒有固定性,沒有殘餘性,沒有主宰性。所以一切法都是虛妄的,因為它是眾緣和合的。

若見諸相非相,如果見到諸相,你知道看見這個相以後,知道它是一個非相,「則見如來」,那你就可以見到如來,就像天台宗裡面,當我們看一件東西,用空、假、中三觀來看這件事,來認識這個事情,那麼你才能夠把這個事情真正的瞭解明白,可是我們凡夫認識事物只認識外表,就像我們看人也是這樣,我們看人,怎麽樣來瞭解這個人呢?我們首先看他的簡介,然後看這個人講話,看他的態度,然後知道這是一個好人,是一個壞人。但是菩薩、佛看人不一樣,他用禪定的功夫,他有定力,有智慧,透過假相,去認識你的本性是什麼,知道你在多少生之內有善根有智慧,他可以看得出來,佛菩薩不是看你現在這個外表,不是看你這一生是什麼,他把十生,一百生,一千生以前的事情,他都看得清清楚楚,可以說把這個人徹底的瞭解,這是凡夫和佛菩薩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不一樣,因此天台宗教我們看任何東西用空、假、中三者來瞭解事物,

     這裏面講「若見諸相非相」。如果看到一切相的時候,當下你能夠知道非相,那即能見到如來,但是這種境界對我們凡夫來講是非常難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凡夫看這個相,容易被這個相執著了,沒有辦法透過這個相,然後知道是一個假相,是一個虛妄的相,是一個無常的相,我們缺少這種般若的智慧。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裡面強調,就是要我們有觀照般若,當我們看一樣東西的時候,你要如理的觀照,去思維,去瞭解這個東西是什麼。

建議大家把這句話抄下來,每天念三遍:「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寫了以後貼在房間裏面,每天看,有一天看了以後,突然可能開悟了,就像六祖大師一樣,聽到「一無所住而生其心。」聽到這兩句話他開悟了。所以這句話在《金剛經》裏面是很有份量的,很有代表性的。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一個是有相,一個是非相,那麼這兩者是有什麼關係?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用這個波浪和水兩者的關系來瞭解,你們去過大海都知道,大海當風很大的時候起了波浪,對不對?當風平浪靜的時候,波浪回歸自然就是水,這個波浪本質是水,但是因為有風而起波浪,這個波浪是臨時的,不是它的本質,他是因為外在的條件,這個風吹起來,所以有這個波浪,但是本質還是水,這是講諸相跟非相的關係。你看到諸相,千差萬別的相,這就是一種波浪,就是你的虛妄心、分別心,所以有種種相的不同,還有它差別相,但是它相的本來面目是什麼?沒有一個固定的相,就是剛才也太所講,一切法都是眾因緣和合的,他沒有永恆性、固定性、殘餘性、主宰性,所以它都在變化的,那麼他真正面目是什麼?它的相是什麼?就是非相,這個非相就像水一樣,波浪的本質就是水,一切向的本質就是非相。因為他沒有固定的。

這個時候須菩提就請教釋迦牟尼說:「釋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莫做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未完待續)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