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要義(30)

作者:达义法师

須菩提!於意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釋迦牟尼佛問須菩提,他說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嗎?釋迦牟尼問須菩提,如來有沒有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呢?如來有所說法呢?如果釋迦牟尼問你們,如來有沒有說法,你們說有啊,釋迦牟尼説了四十九年說了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典,你的回答一定是這樣的。我們看看須菩提怎樣回答釋迦牟尼的話,「如我解佛所說義」,須菩提說,按照我的理解,「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句話非常重要,沒有一個定法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果有個定法叫成佛的話,那就不是叫成佛,如果有一個人說可以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這個就不是無上正等正覺,正因為沒有一個固定的法叫無上正等正覺,所以如來證到無上正等正覺,

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這裡面説,釋迦牟尼講:「我有沒說法?」須菩提講:「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釋迦牟尼說的法,法無定法,沒有說這個法是佛法,釋迦牟尼佛之所以度眾生,就是剛才所講,就是水月道場,空中俯視,該度的時候度,對不同的眾生用不同的方法來度他們,讀度完就算了。所以終日度眾生,無一眾生可度,這就是般若思想,但你們看到《金剛經》以後,你去比起其它的學說,其他的說法是不同的,這個就是般若智慧,超越人世間一般凡夫的想像,所以「亦無定法如來可說」,釋迦牟尼佛說法隨機度眾生沒有一個固定的法,說這個是佛法。

「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如來所說的法,你不可以去執著它,不可以去攀緣它,説這個是一個佛法,哪個不是佛法。不可說,不可說才是佛法。釋迦牟尼說這個法,真正的妙法是不可說,不可說,這個不可說不可說的法,在般若裡面屬於實相般若,當須菩提問釋迦牟尼佛,善男子善女人要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怎麼樣來降伏其心,應何所住?釋迦牟尼怎麽講,就是:「這樣住,這樣降伏其心。」那麽這就是實相般若,後面為什麼講那麼多?就是須菩提想要了解是什麼道理,所以後來解釋了好多道理出來。這個都是文字般若跟觀照般若。真正的實相般若是不可說,不可說,就像你們如果讀《維摩詰經》就知道了。《維摩詰經》就講到什麼叫「不二法門」,這個維摩詰居士問文殊師利菩薩,什麼叫不二法門?文殊師利菩薩就用語言文字表達什麼叫不二法門,最后文殊師利菩薩問維摩詰居士什麼叫不二法門,他就莫言,沒有講話,哪個才是最高的不二法門。給你們的話,你們覺得可能維摩詰居士沒有聽懂,不知道怎麼回答。這里面講如來所說的法,皆不可取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才是真正的妙法。

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最後一句話非常重要,為什麼有聖人有閑人,為什麼有聲聞緣覺,有菩薩,有權教菩薩,有時教菩薩,有佛,爲什麼這麼多不一樣?「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都是對無為法的一種理解,一種體悟不同,所以有分為聲聞緣覺,菩薩佛的不同,同樣一個無為法,但是每個人智慧不一樣,體悟不一樣,有的只能是到觀照般若,有的可以超過觀照般若,進到實相般若,所以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句話也是《金剛經》的要義,你們要把它記起來。「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也就是說,這個般若波羅密經是一部,但是每一個人讀了經以後,他們的智慧不一樣,他們的體悟不一樣,證到的果位也不一樣,所以法只有一個,但是因為每個人的悟性不同所以果位也不一樣。

  「須菩提!於意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釋迦牟尼叫一聲「須菩提,於意云何」,為什麼這樣講呢?為什麼不同的聖人看到《金剛經》的道理,他的果位不一樣呢?「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如果有一個人用了三千大千世界七寶意思就是好多好多寶貝,以用佈施,來佈施給所有的人,「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花這麼多心來佈施的人,功德有多大?須菩提回答非常好:「須菩提言:甚多,」甚多很有意思,你看他說甚多,後面他為什麼説甚多。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