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要義(7)
達義法師
接下來跟大家講講《金剛經》多個譯本。
《金剛經》從印度翻譯到中國一共有六種譯本。
第一個譯本,是姚秦時代鳩摩羅什翻譯的,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第二個譯本是南北朝時北魏時代翻譯家,叫菩提流支所翻譯的。名字叫《佛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他在前面加一個「佛說」;
第三種譯本是南北朝時陳真諦翻譯的,書的名字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第四個譯本是在隋代,有一個達摩笈多所翻譯的,叫《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
第五個譯本是唐代玄奘法師翻譯的譯本,名字叫《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加一個「能斷」;
最後一個譯本就是唐代的義淨法師,他翻譯的譯本叫《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名字基本上相同。你們如果要研究《金剛經》,就可以在藏經裡面,把六種不同的翻譯拿來參考。
當我們研究一部經的時候,我們首先要知道,這部經有多少人翻譯?有多少人注解?哪一個注解覺得最好?然後根據這個注解來瞭解這部經。這是我們通常在佛學院研究一部經典最基本的嘗試。我們現在常常用的版本,就是我們現在受持《金剛經》的版本,主要由鳩摩羅什翻譯的。我們湛山精舍常常在功德堂念《金剛經》,就是用鳩摩羅什所翻譯的。
上面的六種翻譯的譯本,鳩摩羅什法師的譯本在中國最流行,為什麼流行?因為它翻譯的文字非常簡練、流利,文字非常優美,讀起來非常自然。翻譯經典也是一門技巧,既要把意義表達出來,同時在讀的時候要讀得順,讀得暢通,文字還要美。在六個譯本裏面,鳩摩羅什的譯本可以說譯文用筆洗練,文字優美,既便誦讀,讀起來非常暢通無阻,所以佛經裏面有好多的經典,它的文字都是非常好,因為好多翻譯家翻譯以後,有好多中國的文人來把它潤筆,把它理順,所以你念起來非常的暢通。我們在讀中國佛經的時候,你會發覺到佛經裏面多一個字不行,少一個字也不行,正好!每一個字都有它的道理。
下面我想跟大家講講《金剛經》有多少的論著,就是它的註解。《金剛經》無論在印度也好,在中國也好,都有好多的高僧大德、菩薩為《金剛經》作註解。在印度的無著菩薩,還有世親菩薩,還有獅子葉法師,乃至葉公綽居士等人都是大力弘揚《金剛經》,把《金剛經》的道理闡釋得非常透徹。在我們中國有位吉藏法師,他也是非常有名的高僧大德,也是專門講經的,他對《金剛經》也有深入的研究;也常常講《地藏經》,也為《地藏經》註解。還有最出名的有幾本,一個叫肇注,肇注就是僧肇,鳩摩羅什身邊一個得意門徒叫僧肇,僧肇也為《金剛經》作註解,也是註解得很好。
「金剛」有兩種意義:
閃電:具有極大的快速而又猛烈的威力;
鑽石:世界上最堅硬、最珍貴、最受人青睞的寶貝。
「金剛能斷」有兩種解釋:
金剛喻作智慧。鳩摩羅什下的定義是:(如)金剛(的般若)能斷(煩惱)。金剛(即鑽石)用以比喻「般若」,即指般若如金剛,能破壞一切戲論妄執。
金剛喻作煩惱。玄奘等傳說:(般若)能斷(如)金剛(的煩惱)。金剛用以比喻「煩惱」,即煩惱難以破壞。
「金剛者為不可壞,非生滅法,非有為法,本就如此,法爾如是。」
有一本最好最好的,現在好多研究《金剛經》的人覺得註解得最好的就是智者大師。智者大師用天臺宗的五重玄義為《金剛經》作註解,把《金剛經》的道理表達得非常透徹、完整。現在好多研究《金剛經》的人都是以智者大師的註解為標準。
依天臺宗的「五重玄義」來解釋《金剛經》,按照我們天臺宗法師的慣例,這是一個傳統。凡是要講一部經,無論是《妙法蓮華經》,或者是《金剛經》,或者是《地藏經》都是先用天臺宗的五重玄義來解釋,讓你對這部經的綱要有稍微瞭解,然後才講正文,所以這個五重玄義,在講經過程當中非常重要,你若把五重玄義瞭解了,你就有個綱目了,然後再進到正文,詳細解釋,那麼你就不會亂。
「五重玄義」,你們在座各位如果第一次聽經,要把它記起來。
第一是「釋名」,解釋經名。因為每一部經都有一個經名。
第二是「顯體」,這部經它的主體是什麼。
第三是「明宗」,明宗就是教你怎麽樣修,所以明宗就是「明修 」,瞭解應該在經裏面怎麽樣來修行。
第四是「論用」。每一部經,釋迦牟尼對不同的眾生說不同的法,每一部經都有它不同的功用,它的效果。
第五就是「判教相」。釋迦牟尼佛對不同的眾生説不同的法,那麼他所說的法,是在五時八教裡面,藏、通、別、圓裏面屬於那種教,你要搞清楚,你要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