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豪邁開拓史】(06)無黨者監軍

作者:龐林

前言:由近代史中國國民黨、共產黨兩個黨軍,曾經製造災難的前鑑審度,國家只能有無黨無派軍隊;因此可能有政治立場的執政黨領袖指揮軍隊,監督者若是參議院,則最好參議員是無黨無派較恰當,這可以減少依黨意行動犯錯的機會。

2014年1月29日,自由黨黨魁賈斯汀杜魯道(2015年11月4日起擔任總理)宣佈,為維持參議院中立、獨立問政和降低立法機構的黨派色彩,自由黨參議員32位全部退出國會自由黨黨團。

參議員應該超黨派

加拿大參議員不是民選產生,而是總理甄選人才任命,總理幾乎就是君王,權力很大,但也是因此運作很順暢;國會議員若沒有選民包袱,關說機會較少。建國後兩院使彼此無法鬆懈;曾經發生的問題,是人品風格小事,不一定是違法,是規定不健全,涉嫌言語髒話、冒領旅費;不嚴重,都有自己辯解,曾有違規申領房租津貼,是規定不週,但縱然法律判決也難構成法律貪污罪,制律規定清楚,嚴格劃分即可。

若要探討為何加拿大曾經有動機要廢除參議院?這是存在價值被懷疑,參院若是沒有明顯主要任務,就會面臨改革或廢除聲浪;如果設計指定任務給參院獨特督察兼管責任,例如包括研究巡迴輪值糾舉辦法、常態有任期之小組增加斡旋朝野僵持問題、常務評鑑國家安全事務效率、軍隊管教訓練督察等等;或許有指定之任務,會使[存在價值]被肯定,過去曾提議廢除參議院問題,應該讓它以後絕跡,【國體要走向更安定,要往杜魯道總理的理念,用立法確定。】

加拿大有人提過,參議院只需要人才,不需要政黨領導,若往此立法,參議院議長及議員就職前都要離開黨籍,由無黨派的精英團隊選出特定委員會,監督執政黨總理。若議員有黨籍,會有立場衝突,而且無黨者監督總理指揮軍隊,會更客觀,問題會較少。史達林、希特勒、蔣介石、毛澤東掌權指揮軍隊時代,都是自己的黨員同志在議會,軍隊犯錯出事都不敢指責。將來中國大陸黨軍改革,建議參考這原則。配合這目標,可能有政治立場的中國執政黨領袖指揮軍隊,監督者可以例如設計成員無黨無派的參議院來擔任,這可以減少依黨意行動犯錯的機會。

全世界200個國家,只有中國出現過[國]與[共]黨軍。軍隊職責是為監督維持法律規範之公平正義,保國衛民;但在中國,有孫文之後,則不一定。[國]與[共]黨軍,曾經出現過任務是:「拿政府宣戰敵國資金向政府造反(1917 09)」、「數年黨策是保衛蘇聯」;犯過許多滔天大罪、邪惡醜事,卻沒有法律追究,而且領導人肖像掛在天安門、總統府,有賣國者肖像仍印在鈔票,14億國民卻必須默認容許存在?可笑的是,聯合國也是如此,完全忽略二戰後聯合國五大創始會員國–中華民國,統治者蔣介石反對共產鬥爭,奮鬥維護自由民主政權的決心。中國國民黨[黨軍]已終結;共產黨黨軍,應該自我隱退;國家只能有無黨無派軍隊。

公民無黨比有黨多

實際上,公民加入政黨,在加拿大比率很低,絕大多數雖然有政黨屬性或自己願意的立場,但沒有入黨的公民相對是多數;舉最近的2017年5月27日反對黨保守黨選黨魁例子,是14.1萬黨員投票,其中13.2萬黨員用郵寄投票。

加拿大總理有權力遴選時代精英,以獨裁方式任命國會參議員,可以補救有才幹卻不善選舉者進入參議院,總理依地區分佈均衡、考慮學術、專業、性別、民族均衡,獨立任命。任命式使運作順暢,議員沒有選民包袱,關說機會較少。國會兩院應該最好有兩種人才互補不足,一部份有競選經驗,一部份雖沒有競選經驗,但是甄選某專業優秀人才。

賈斯汀杜魯道總理在加拿大自由黨黨魁職位時提過,參議院基本上是監督下議院,屬於複決單位;參議員論事應該超越黨派,參議員不必入黨,參議員若都離開黨籍,會更有獨特超然監督優點。2014年1月29日,杜魯道宣佈,為維持參議院中立、獨立問政和降低立法機構的黨派色彩,自由黨參議員32位全部退出國會自由黨黨團。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