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豪邁開拓史】(08) 加拿大人權
作者:龐林
加拿大的保障人權精神是源自於大英1215年自由《大憲章》第28條、第39條,歷經許多衝突糾葛及拔河才改良形成獨特的[保障人權]國策。1982年加拿大總理皮爾杜魯道(Pierre Trudeau)公布國會通過的《加拿大憲法》及《權利和自由憲章》,這部現行憲法規定加拿大的一切管理和法律制度。
加拿大自由與人權憲章,保護思想、言論、宗教、和平結社的根本自由;保護公民投票民主權、任何一省遷徙權、公正審判法律權、不得歧視種族、國籍、民族、膚色、宗教、性別、年齡、精神或身體殘疾狀況平等權、官方語言英語,法語平等權。
大憲章迴盪影響力
保障私人所有權才是公平正義,是自由和平的基礎。中國大陸號稱文化古國,人民政府治國有40年,毫無這種認識;統治者就是沒有執行公平正義,沒有自由和平價值之概念,才會發生大躍進災荒三年、文革十年(1966-1976),目前算漸進改良期。
大英帝國國協(Commonwealth of Nations)推動傳播英國國會討論過周密的法律制度、宗教信仰、人文科學、商業技術、管理模式使世界包括香港,傳入中國,使得更快走向文明;劉海波褒英論是道德勇氣,他的命運證明北京還未頓悟何謂文明?何謂人權?何謂公平正義?戰後西方堅持宣傳人類文明、公平正義、自由市場,形成世界多數領導人共識力量,執行維護公平正義國際組織,倡導自由市場增加人類福祉。鄧小平願意扭轉乾坤,走向文明改革開放,放棄武力共產世界革命(李光耀說服),英國的《大憲章》及拿破崙《法國民法典》都有迴盪的影響力。
渥太華團隊多數菁英的祖國是英國、法國;承襲許多英、法政治制度遺產用在新時代。在中國大陸,來到20世紀後半葉,仍是非常野蠻,如果毛澤東遇到魯迅、李敖罵中共政府,或甘地罷工,估計會用反右清算罪名殺掉比較省事;但英國,寧可因為保障人權,失去印度,絕對不會殺甘地。我們後面幾篇會談大英自由《大憲章》轉為保障人權,保障最低工資,甚至智慧權,國策獎勵文明發明等歷史進展。
夫人說人權由英始
世界最先提出保護財產權和人身法律保護權的是英國。【證據是1215年自由《大憲章》第28條:巡察或管家(指公安)必須支付價款,才能拿取穀物或動產。】【第39條:任何人未經法律裁判,皆不得逮捕、沒收財產、剝奪人民法律保護權,任意流放,或其他損害。】
拿破崙依自由和平原則、所有權原則、契約自治原則;整理建構以詳細律文規範,完成為典範性《法國民法典》。1989年巴黎舉行人權宣言200周年紀念大會,總統密特朗說:「世界人權由法產生」;其依據是1789大革命及1804年3月拿破崙公佈《法國民法典》。英首相柴契爾夫人在現場,不忌外交禮儀,站起來發言更正,直接說:「人權精神是在英國開始。」夫人說的是啟蒙,早在1215英就有大憲章確立人身和財產兩項最重要的人權;過程有翻覆、糾葛,但都已實現。不過法國以人權宣言為榮,密特朗說法基礎不同,《法國民法典》是整理時代具體見解,有較周詳條文;而夫人以《大憲章》為驕傲,是依歷史時間起步發言更正;兩者並無衝突。
大英國協(也稱英聯邦)的價值是文明,讓落後國家景仰;莫三比克、盧安達,並不是大英殖民地,但自己申請加入聯邦,接受文明感化。加拿大於1867年7月1日加入聯邦,政治上是「大英帝國產生的第一個獨立國家」。基本上美國的立國精神,民主及人權,基礎認知也是來自英國;日本明治維新的追索現代文明及追趕工業革命,主要基礎是來自英國、法國。我們可以說,世界現在能文明進步,仁愛道德在普世傳揚價值,英國、法國貢獻最大,中國呢?有儒家學說看板,孔子學院只是招牌,中國國策並沒有實質仁愛道德在實踐,比較台灣就可發現還差得遠了。
當今強調言論自由、民主人權、權力分立、法律治國形成的無形新世界規範【大英國協憲章】(2013年3月11日公布),核心價值觀在憲章中潛移默化在引導世界大同秩序;大陸如果不放棄鬥爭主義(19大訓詞,強調「鬥爭」重要性,字詞出現23次),是無法出來引導人類進入世界大同的任何項目的。【尤其包括大陸許多層面,人權的仁愛道德關懷,都要有普世價值,整個世界才有真和平。】
(補充增註):系列07文中註二[旋轉門財政],這裡以美國歷史典故補充說明。美國開國成立聯邦政府時,欠法、荷大筆國債,積欠軍餉,欠民間借馬、糧未還,共欠5800萬美元,財政部長漢彌爾頓發行美元換地方州舊幣,規定只用美元可買聯邦債券,拿美元還民間債務,漢彌爾頓(10元美鈔肖像.1804 07 12與政敵手槍決鬥去世)讓交易商抽佣金,到歐洲賣國家債券,取得款項高達6420萬美元,解除財政危機,史稱[旋轉門計畫],也開始「華爾街」交易中心模式;現在各國面臨財困都曾套用,實際國債仍是一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