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豪邁開拓史】(17) 創陪審制度

作者:龐林

加拿大主流領導團隊,開拓加拿大的英法裔族占多數。統治者作風與基礎,由英法王朝傳國王室歷史之感染,會自然產生承襲力量。讀歷史的目的,歷代帝王好的風格要流下來,壞的要引鑑來警惕。

好萊塢電影《雄霸天下》(Becket 1964)是彼德奧圖演亨利二世(1154–1189在位),李察波頓在片中,受寵時是宰相,立功後擔任坎特伯雷大主教。片中自殺的Gwendolen,是彼德奧圖的當時妻子。故事描寫王權與宗教權力衝突;當年西門町電影看板高聳可能逾年,至今猶有印象,電影賣座周末黃牛特多,連續爆滿數季。這部片子劇本一流,處理複雜史事,交代清楚,對白俐落乾脆,中世紀的服裝都像是真的;宗教儀式,電影也考究得很仔細,去過天主教教堂就能體會到那隆重莊嚴氣氛。

一部電影就把李察波頓、彼德奧圖都拍成偉大演員,根本不可能再找到其他演員能演得更好,演技可媲美《聖袍千秋》片中羅馬皇帝角色。研究宗教與王室之權力衝突,看電影好像在讀英國歷史,很值得去看《雄霸天下》;台北買得到中英字幕版。以前台北考高中聯考的國文作文題目,有一年是「假如教室像電影院」,若寫此題目作文,最適合用電影《雄霸天下》來襯托發揮。

亨利二世出生於法國羅亞爾省,是繼承自母親的法國諾曼地公爵,父親是繼承得到安茹伯爵,是1153年政爭戰鬥後,亨利一世的另有私生子下落不明,根據英格蘭國王史蒂芬與瑪蒂爾達的一項協定,亨利於1154年加冕為英格蘭國王,史稱亨利二世。(一世生前想讓女兒接位,當時無女性接位氣候,女兒後來嫁若弗魯瓦生下二世。)

前夫是法國國王路易七世,只生兩女,無男,獲准離婚;離婚才50天的30歲前法國王后艾莉諾與19歲小鮮肉,日後的亨利二世結婚。1154年,亨利二世登位,加上歐陸嫁妝,英國領土轉為是法蘭西的兩倍。二世統治時期開始稱安茹帝國,也稱金雀花王朝(若弗魯瓦喜歡帽子上插一朵金雀花因此得名)。當時二世治領疆域在法國的部分比英國部分還要大。

公元1066年,法王征服者威廉一世打敗薩克遜人,統治英國。此時,官吏裁判市民糾紛是透過卜卦,以得到的神之旨意來判斷事情的真偽正邪,二世1154年登位後將之廢除;普通的案件都是改為在發生地衙門處理,辦法是遵循當地領主的規矩;被判不服者,二世首創可以上訴到王室法庭裁決;加上二世設計陪審制度,這套革新司法制度,歷史歸納稱為[英美法系],歐美國家沿用800年至今。

分析背景價值,亨利二世有法律之父雅喻,幾乎可以說是法國人。征服者威廉1066年到1399年亨利四世繼位前,有三百多年英國官方語言是法語,因此屬於司法的現代文明,英法族裔都算有很大貢獻。二世母語是法語,亨利聽得懂英語,不大會說。

各封建領主的法律,原以問神之旨意為依據;卜卦裁判辦法廢除後,管轄權逐漸收入中央,這雖有利於英國司法權的統一,但也造成在英國與在法國的管轄分裂,司法管轄權收往英國本土,促成英與法,法律實質分離,但也促成英國司法推向統一道路之效果。

在這項法律與神旨的衝突初期,1164年,大法官貝克還當著北安普敦一個委員會再重申教會享有的種種權利自由,曾戲劇化解釋,想確立效忠的順序對象。二世勃然大怒,提醒貝克要知道自己是卑微出身。貝克答:「我們應該服從上帝,而不是凡人。」並且反駁引證,說:聖彼得也是出身卑微。顯然當時英國官員習慣上是敬畏上帝高於服從國王。

亨利二世初期,徵兵制是由各地的郡主負責分配額,國王的軍隊,徵召來的騎士之服役期只服役40天。早先,1147年,尚未登王位的亨利曾帶一群傭兵,要協助母親爭奪王位,登陸英格蘭後,亨利無法支付傭兵薪酬,這些軍隊隨即陸續自動解散了。而且當時騎士普遍有英雄主義,不聽指揮,私自決定作戰方式,作戰沒有整體戰略及統一戰術。二世上任即改革整軍計畫。新的辦法規定,郡主不必給國王提供騎士,但是要依封地大小繳納徵兵稅,國王用徵來軍費進行統一標準的徵兵制度,同時要求百姓、貴族,都要接受訓練,有編隊長弓兵、有攻城長梯盾陣排,維持武裝能力,隨時候命國家動員徵召。

二世長期與密友湯瑪士貝克一起用餐、工作、旅行,甚至花天酒地荒唐遊樂。由於教士與司法專業爭權,兩者開始有衝突;問題重點還有,貝克祖先是薩克遜農民,與歐洲大陸法國過來的統治者有歷史仇恨。大主教湯瑪士貝克請求羅馬教皇干預王室越權,觸怒了二世。貝克榮華富貴的生活,開始忽略尊重,只是偶而探望二世,崩壞的情緒,無視國王的存在?這就可以把帝王尊嚴毀掉。而二世有時想念著湯瑪士已經超越上限;一天,國王沒帶衛士,騎著快馬帶著熱情,奔馳幾個時辰去看他想敘舊,卻只看到什麼叫冷淡,要談花天酒地得意事?大主教已經身分關係無法奉陪。

這個世界保持著進步,原因是,總是有一些人,不單只是為生活工作,已經習慣放棄娛樂,自律沒有不良嗜好,不想被家庭拖累,執著特別只專心工作,貝克就是如此;悲劇是他有好朋友是國王,可以任性調戲女人、以粗魯語言責備官員。貝克基層初期潔身自愛,先是秘書,然後大法官,升騰到最高幕僚–宰相,幹教士工作後則快速躍進至坎特伯雷大主教,生活實際也轉為緊湊,職位要有威風,行動隊伍浮華,關心國王互動也淡疏了。

國王可以讓長年好友貝克擔任宰相,也可以派去擔任領導著全英格蘭的主教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初期,貝克已經預估到自己成為大主教後會與亨利分裂,為此推辭大主教工作,要避免矛盾發生,但國王堅持任命。

二世事必躬親將司法權從神權中剝離,將司法推向合理秩序宏觀法條道路。國王代表君權,主教代表神權,國王有兵有刀劍,主教只靠一張嘴,發生衝突後反目,有刀槍的常會失控。貝克應該懂得容忍,在12世紀時,國王不可能願意長期受氣,尤其主教是國王任命的。

庸俗的人性永遠存在於世界各角落,貝克適合一直在二世身邊擔任僕人和密友的角色,派去遠方擔任大主教?國王企圖控制教會?這是愚蠢招禍的安排。國王只重視權力、金錢、和性愛,貝克只有教會榮耀及工作,兩種世界的人,加上見面機會少,國王卻希望遠方為上帝工作的貝克繼續聽命於他?兩方沒有辦法找到平衡點,這必是一種悲劇命運下場(下篇續)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