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豪邁開拓史】(21)英使印現代

作者:龐林

人類的生活哲學、政治態度,是靠哲學家理論,整理出律令或秩序,有人引導追循,才能進化。中國百家學說、德國思想家康德、尼采、歌德、海涅、馬克思都算;思想家各國都有,本節是列舉。

思想家不是一定要清白、方正,理論也不是恆久一貫,例如法家理論適用的時間有特定條件;共產思想有接近部分烏托邦【理想國】之理想,但這是處在全面貧窮而且沒有現代就業條件情況的理論;資本主義之優勢已經出現,因此可能共產主義會是選擇性區域,而不是全面性通用的。

處世哲學常是用思想家理論實驗篩選,因此經得起千年考驗,才能後世留名。馬克思是思想家,這沒有問題,但他把人類劣根性強調出來,尤其共產理論養成少數者可以藉詞革命取得貪婪發財捷徑,因此他的鬥爭理論價值被重視公平與正義、熱愛和平者不敢恭維。

那麼殖民地可是公平及正義?這問題要看造成的價值,如果印度、香港沒有英國統治,可能現在更落後;因此用自己心中一把尺衡量,如果答案是[是]的話,我們要理性批評英國,必須看用哪個角度。這就像日本治台,台胞有些可以肯定,但責備誰統治用酷律都是必要的。某些可歸納罪惡,但本國人自治若也是如此,則不應苛責;例如日本總督府殺台胞數目,若以人口比例算,要譴責;沒必要殺那麼多。

不過各國都發生過濫殺無辜;忽必烈屠城、滿清揚州屠殺,實際上曾文正公殺住南京的南方漢人也是可怕數字;用治權以殺立威,有時只亂殺一個,我們也要批評,但有時事出有因,你卻不去探討,只是蠻罵?客觀過程都要審視,才能下定語批評。

確立海權來到印度

歷史上,中國西漢對印度稱羌獨,東漢稱天竺、身毒。唐代玄奘是依據發音,稱印度。印度名稱,有數個世紀,只是一個地理統稱,不是國家名稱。假如沒有英國來此開拓經營殖民,蒙兀兒王朝會崩裂,世界不會有這個印度國家

最先到印度的是葡萄牙,1498年就登陸印度西岸果亞Goa,時是邦,葡萄牙目的只是設立一個貿易航線中的落腳休息補充站。

由於英王查理二世娶葡萄牙公主Catherine為后,葡萄牙便將在印度的果亞、吉大港和孟買三處基地當作嫁妝送給英國。之後英國與葡萄牙在亞洲爭霸又翻臉。

葡萄牙殖民延續約450年,1947年印度獨立後,葡萄牙拒絕移交果亞主權予印度政府。1961年12月12日,印度是共和新政府是用武力強制佔領果亞;葡萄牙直到1974年中下級軍官425革命後,葡萄牙臨時政府宣布放棄所有海外殖民地,以正式公文承認印度對果亞的主權。當時澳門也列為移交主權範圍,人民政府斯時尚未與葡萄牙建交,重點是要防止澳門突然走向獨立,北京以「拒絕按照殖民地方式處理澳門回歸問題的基本原則」拒絕接收,而暫時權宜將澳門視為特殊地區。1979年中葡建交,才協商敲定收回辦法。

最先遠洋艦隻到東亞的,是葡萄牙(1557租借澳門,1887之後算葡殖民地)、荷蘭(1616在雅加達設荷蘭東印度公司總部)。

英國是1588年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開始建立海上霸權。1608年,第一批英國人來到南亞次大陸–印度;1612年11月,英國東印度公司出動四艘帆船對抗葡萄牙人的四搜帆船和26艘小筏,最終英國人獲勝。葡萄牙人則在之後只守果亞,不再擴張。

161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取得印度西海岸蘇拉特建立商站的權利,之後擴展至加爾各答、馬德拉斯。1615年,英國派駐使節得到蒙兀兒皇帝(Mughal Empire 1526–1858)簽約,允許在孟買等地開設貿易據點。英國交換准許印度地區製造香料、樹膠、蔗糖、棉花、絲綢、硝石、靛青和茶葉,貿易輸入英國倫敦等商店銷售。

1631年,蒙兀兒王朝第五任皇帝沙賈汗為其愛妻修建泰姬陵,歷時22年完成。1670年,英國查理二世准許東印度公司有權在其控制區內鑄造錢幣、建立軍隊,取得領土,行使政策執行權。

1756年,孟加拉統治者納瓦布向英國東印度公司抗議,要求拆除建在加爾各答的城牆堡壘,英國人不理睬,納瓦布生氣之下,帶兵趕走英國人,收回加爾各答;開始了英印戰爭,漫延成為歐洲的七年戰爭(1756-1763),英法在印度展開對殖民地爭奪。1757年6月23日,英國東印度公司與統治印度的孟加拉王公爆發戰爭。這次戰爭,歷史稱英國是侵略者,征服者?但,英國,不是從西北闖進來,是從沿海登岸,克里夫Robert Clive將軍遠征軍有9尊大炮、900名英國士兵、2200名印度兵或軍伕;打8個小時,英軍傷亡75人(22人死亡,53人受傷;另外陣亡16名印度傭兵)。戰後,開始統治印度,執政印度殖民地。

在1757年,印度當時稱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蒙兀兒帝王威權太遙遠,地區的土邦王有554個,多數連蒙兀兒的宗主權都不認。時在印度西北部的蒙兀兒長期與馬拉塔人的印度教勢力在糾葛戰鬥,並無暇顧及統治秩序,蒙兀兒王朝開始衰落。(下篇續)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