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豪邁開拓史】(23) 散漫組強國

作者:龐林

在印度歷史,先後曾被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打到印度河東部,雅利安人、安息、阿富汗、大月氏貴霜帝國、阿拉伯的廓爾王朝、伊朗、突厥、蒙古侵入或統治,都是從印度西北的開伯爾山口進入;葡萄牙(1498)、丹麥、荷蘭、法國、英國則是艦隊為貿易進入。

成吉思汗與帖木兒的後裔稱穆罕默德巴布爾;巴布爾結束德里蘇丹在印北320年的統治,立都阿格拉(阿格拉堡是用紅色沙礫為主建材,稱紅堡),是蒙兀兒的開國君主(1526–1530);在波斯語,巴布爾是老虎之意;帝國初期疆域曾遠達阿富汗、孟加拉。

蒙古人西征,在中亞建立汗國後,後裔與突厥人通婚,生活方式從遊牧轉為定居。[蒙兀兒]是波斯語的[蒙古],[領導團隊]可歸納是突厥、蒙古軍人後裔,但百萬軍隊游牧征伐,自然涵蓋其他中亞數種主要民族群體配婚延伸後代,在北印度是四個外國穆斯林種姓之一,含什葉派也有遜尼派。

散漫部落組成強國

算來印度區域當時概括政權,是來自中亞的蒙古人和突厥人所建立的王朝,信仰伊斯蘭教,說波斯語。英國人來時,印度已是分裂狀態,之前蒙兀兒王朝雖然是大國,但仍然沒有統一印度半島,而且好戰的馬拉塔人和邁索爾人長期和蒙兀兒帝國處於敵對戰爭形態。依資料,印度大陸約是24個含部落酋長大小政權,孟加拉版幅間斷連接到巴基斯坦。土邦王有名號的高達554個,蒙兀兒內部有很多土邦和部落是處於獨立和半獨立狀態,有些看兩面,甚至有三個主子。而阿富汗人已經開始擴張到印北蒙兀兒勢力邊境,蒙兀兒皇帝有時還得依馬拉塔人的要求行政。

英國人來了,結束印度四分五裂狀態,是英國殖民把已經支離破碎各奔前途的印度諸土邦協助團結奠定新國家版圖;是英國人強壯印度,統一印度;是英國人用良好政治制度,建立法治讓印度人接手獨立後有高速發展的基礎。這個散漫部落組成強國,如果印度必須決定誰是祖國促生者,可能只有英國夠格。

1764年英軍在布克薩爾,打敗抗英聯軍後。英國殖民者進入恆河下游遼闊土地。依統計1780年,孟加拉地區就有3萬艘船次,運輸著貨物來此集中分配轉運。到1857年英國統治整個印度,末代皇帝於1862年在緬甸仰光離世。

1706年加爾各答人口只1萬,1821年已有18萬人。19世紀,印度疆域包含巴基斯坦、孟加拉,是世界各國殖民地最大疆域區。

阿拉伯人、土耳其人、韃靼人和蒙兀兒人,侵入印度都被印度無組織的形態融化了,但英國來這裡,建立制度、法律、工業技術,建設成有政權的秩序社會。

英殖民印度,不是只看戰略利益,還用道德良心植入,教化族群繁多、信仰各異土邦、酋長,改造野蠻社會習俗,用文明消滅陋習統治印度。

改善印度之前不好的野蠻風俗,包括寡婦殉夫、殺嬰、童婚、神靈裁判等,英國總督都加以禁止,而且鼓勵寡婦再婚;禁止種族歧視,廢除對非穆斯林的不公平人頭稅。允許印度教徒恢復以前的信仰。

二戰後,英國人順應潮流,保護印度領土建立的體系都交出來,印度獨立後,表面統一,但如果可以投票公決,至少可能有阿薩姆省、曼尼普爾省會獨立或選擇加入中國。

英國留下統一的領土、法律、語言、制度,這些都是正面的,印度統治階層也都是英國教育培養的。可以說,沒有英國殖民,就不會有印度這個國家。所以印度人民多數對於英國十分感激,並無多少仇恨感。

英國在印度創辦大學,甚至可以保送成績合格學生到倫敦就讀大學。印度獨立的三大領袖,甘地、尼赫魯和真納(巴基斯坦建國要角),都獲得英國律師資格;統治階層都是英國教育來的。甘地是1869年生,1891年取得律師資格,這已說明英國栽培印度人,沒有歧視問題。

給印度帶來文明進步。英國殖民政府走後,給印度留下鐵路2萬多公里,加上產業鐵路多達6萬公里,設施及各種工廠,都是英國和平無償交到印度。但印度獨立後,缺乏實證經驗執行者,一切反而落後了?印度市場和基本礦產原料財富,是不會自己蒸發的,曾經是印度回復舊時代的貧窮?

那個時代印度統治者的貿易市場開發的用心、經濟金融的秩序,都是文明方向。英國雖然徵稅,但數字是不大的,只是供給總督府行政開支,並未匯回國內;初期的收入,當時每年為英國帶來一年4百萬銀元收入,這些錢並不是暴歛的數字,含有遠洋貿易船艦的船艦折舊攤銷及訓練水手開銷。(下篇續)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