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豪邁開拓史】(25) 英謝甘脫燙

作者:龐林

(接上篇)有這些歷史,造成有些印度人認為英國人才是奴隸,跑這麼遠來到印度,沒有收保護費、設計費,還幫忙修公路、水利建設、規劃鋪建鐵路、電報通訊和郵政體系,各種基礎設施都送給印度;對於王公,送出琥珀、黃金、寶石,還指導追求文明社會的奢侈品,建築現代宮殿、帶來豪華吊燈、進口蒸氣機、勞斯萊斯汽車、豪華火車專列、新款鍋爐器皿、醫療技術西藥;重點是都不收費。

印度有識人士認為,英國人根本就是來印度為印度建國服務的無酬工程師。而且後來印度獨立是透過非暴力,和平獲得的。

印度走向獨立的過程,不全是甘地靠絕食不合作主義換來的,甘地也不是盲目排斥英國、抵制英貨。他宣傳強調斯瓦德希Swadeshi抵制英國商品,這字面意思含深遠含義,不是限於經濟鬥爭,而且帶有自強不息的意義。英國重視時代的潮流,加上時勢造英雄,甘地的絕食促動印度國民渴望獨立的神經,適應時代的發展。

與中、俄遇到共產黨之情況完全不同,印度並未發生過什麼共產革命,連什麼第三國際蘇維埃都不知道?留下的都是英國人所構建的優秀架構,都保留延用,和平交接獨立後,印度政治輪替都沒有大規模屠殺前朝官員事件。

甘地名言是數落誰

甘地遇刺前不久,對於孫子阿潤,甘地有留下名言:毀滅世界的七大錯:沒有勞動的富裕,沒有良知的快樂,沒有是非的知識,沒有道德的商業,沒有人性的科學,沒有犧牲的崇拜,沒有原則的政治。阿潤加上第八個大錯:沒有責任的權利。

隨著時間,物換星移,地球村之推動使民族主義思維也翻來覆去。民族主義觀念改變許多,加拿大是推動多元文化,讓世界不同族裔能更和諧住一起。2015年3月為了紀念甘地,倫敦國會廣場上樹立一座甘地雕像,在那裏還有著許多其他著名人物雕像,尤其是甘地的老對手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雕像也在旁邊。英國人似乎很感謝,甘地的不合作主義,讓英國逃出炎熱荒地,總算有機會冠冕堂皇把燙手山芋丟棄。耗資100萬英鎊,雕像9英尺高,用四分之三噸青銅鑄成的甘地雕像揭幕時,英相卡梅倫說:甘地的「非暴力主張將是一個正面遺產,這不只是英國和印度的,更是全世界的,人們會永遠懷念他。」

而在印度的歷史地位存在的爭議反而在增加。印度教的強硬派人民黨2014年在全國大選獲得大勝,批評甘地的聲音隨著加大,指責甘地背叛印度教徒,過於親近穆斯林,忽視印度教徒的利益。

甘地的婚姻生活,在其國內也有人批評。依他自己的說法 長期是無性生活的婚姻。甘地13歲結婚,妻生四子。1906年,甘地37歲,甘地決定開始禁欲。甘地說,禁欲問題沒有反復過,只是1936年有一個晚上,夢中突然有性的衝動,這年他是67歲。1944年,甘地夫人病逝。之後,甘地進行一個長期間試驗。依據萊利維爾德在傳記書文,晚年的甘地喜歡赤裸擁抱年輕女子入睡。

英國歷史學家亞當斯,出版的《甘地:赤裸裸的雄心》(Naked Ambition),也披露了印度精神領袖甘地的私生活,聖雄喜歡與裸女睡覺、洗澡,進行怪誕的「性試驗」。亞當斯表示,未找到甘地與女人交歡的證據;應該有可能是不能人道。甘地說: 「真正的節欲主義者,生殖器僅是象徵性的作用,決不能產生其他功能。一位完美的節欲主義者,必須能夠睡在美麗女性赤身裸體的身邊,但不應為其姿色而心蕩神搖。」這樣做是為了在睡覺時間溫暖身體,說明這是自然療法,以此進行禁欲實驗,測試控制能力。在甘地的實驗過程,有他侄孫妻子阿布哈,還有他的侄孫女摩奴,特別是摩奴一直與他貼身不離,流言蜚語傳出許多。

而在1948年1月刺殺甘地的戈德斯(Nathuram Godse),在人民心中也在改變,右翼印度教徒試圖建廟來紀念戈德森,他們已將戈德森視為英雄,不惜生命為印度除掉甘地。不過,幾十年來,印度學生都是稱甘地為「國父」。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