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地與加拿大豪邁史】(33) 殖菲輸港台
作者:龐林
小羅斯福總統有優越感,但美國統治菲律賓只比日本統治台灣晚三年,其成效能與日本總督府比嗎?美國統治菲律賓雖有用心,但文化、建設與夏威夷有區隔。呂秀蓮感謝日本治台尤其是辦教育、興水利有其道理;美國殖民地菲律賓留下酒吧文化、性開放、暴力槍枝連山寨都遍佈,含一些負面,此部份,英國殖民地很少。
列強為了有助於取得東方好處,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辦法消滅亞洲各國文化;但英國人統治香港,並沒有消滅漢字文化,香港人繼續可以學習漢文,可以不說英語,你愛信什麼教,也悉依尊便。
英國蘇格蘭民族對於台灣的教會尤其用愛心,含在北部的馬偕(1872來台)之蘇格蘭教會,南部巴克禮(1875來台)都算英國長老教會體系。
原籍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馬偕(1844–1901)是安省牛津郡佐拉鎮出生(Zorra, Oxford Prefecture, Ontario.401公路238km處下,London與Waterloo中間),是蘇格蘭後裔。馬偕在台傳教、行醫29年;早期衛生問題,隨時得有死亡的準備;馬偕紀念醫院緣於紀念馬偕所建偕醫館。淡水興建的『理學堂大書院』,1884年遭到戰爭時軍隊及暴民破壞,馬偕申請重建金9034銀元,劉銘傳巡撫批墨西哥銀一萬兩補償(含遺失物,但未全補)。
華工第一批是1858年6月由舊金山抵維多利亞,先後做過洗衣、廚工、苦力墾伐、礦區淘金、興建棧道、埋設管線等。1880年,有4千華人參加加拿大鐵路建設,當時卑詩省人口才3.5萬,隨著鐵路建設,華工向東發展,隨後才進入多倫多、滿地可。牛津郡居民在1880年捐給返鄉的馬偕勸募,共有6215加元,協助馬偕在淡水興建『理學堂大書院』,這數字算很多,可能是華工參加鐵路有些正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