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愛靜閣選民的傾述
作者:馮志强
我在愛靜閣已經居住15年了。日前,我接受OMNI2電視頻道的采訪,講述愛靜閣選區的市議員選舉的選情,只覺得意猶未盡,未有一吐爲快,故而在這裡説多些,說詳細些。
2018年多倫多市議員選舉,愛靜閣選區有七位候選人出馬,有政壇耆宿,有初試啼聲的年輕人;有男也有女;還有不同的族裔背景;呈現多元光譜,民主大發揚。市議員的競選,不同於省議員或國會議員的選舉,並不依据政黨背景論取捨,也不應依据族裔背景而論嚮背。我們選的是候選人具備初心爲民服務的奉獻精神和委身務實的工作風度。我們選的是精明强幹的體魄和謙讓恭順的親民身段。一句話,選出為民生操心的公僕。
在這七位候選人身上可以看到這些表現嗎?這裡有兩位政壇耆宿,可以講初心不改,爲社區奉獻的精神可嘉。然則,到了七十幾歲的年齡,還在跟精明强幹的年輕一代拼前絕後,真的,脫不掉力不從心的嫌疑啊?廉颇老矣,尚能飯否?即便扒上三碗五碗,老態就在那裡。若他們讓出前程,奉獻寶貴的從政經驗,栽培後繼者。豈不成全了自己的高風亮節。老了,執意參選下去,終究免不了敗選,逃脫不了英雄落寞的尷尬境地。其實,光榮退選是識時務者為俊傑。他們不必再走這一趟的。
再說,其中一位政壇耆宿在政壇打拼多年,甚有來頭,從國會山莊轉戰多倫多市議會。但是,他在渥太華的倦勤記錄奪人眼目,然而霸凌的作風始終如影隨身。2016年6月份,《多倫多星報》還捅了他一簍子。甚難堪。
除了這兩位政壇耆宿,愛靜閣選區有一對父子兵出馬,驍勇善戰。父親競選市議員,兒子參選教育委員。平時在社區活動中倒不常見著他們身影,這回他們勇敢挺身而出,則充分傳達一個信息:民主社會,公民意識植入人心,應了中國一句古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要祝福他們父子倆越戰越勇,發揚民主精神。説一句多餘的話:他們是華裔背景的。
這裡還要說一位精明强幹的後生小夥。我説起他,不避嫌疑,不爲助選。我們相識已有多年,在業務上,我稱得上是他的前輩,聯手在安大略省法庭上辦過幾個案子。在社區事務上,大凡愛靜閣選區的大事件,我都能見到他的身影在四處出沒。他也是這裡的老鄰舍。他自詡倡導保守理念的生力軍。因爲他年輕,因爲他堅持保障民生質量,必須倡導保守理念;所以,我贊賞他挺身而出,接受民衆選擇,為保障民生質量而委身擺上。
愛靜閣的華人人口密度很高,那麽發揚公民的責任感,善用手中的選舉權,我們華人有沒有做得很好呢?這一次,多倫多市議員競選,我們不選黨派,我們也不拘泥族裔歸屬,我們投票給保障民生質量不被忽悠,而得到實實在在提高的機會。我們需要精明强幹的,恭順謙讓的,有奉獻精神的公僕;不需要納稅人供養的尸位索餐的政客。
2018年10月20日是正式投票日。投票程序已經開始,務請各位左鄰右舍都去投票,都去認真投票。因爲這裡邊關係到我們平常生活的質量和我們可以得到更多更實際的政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