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開明”的鋼琴老師
要成為一個“開明”的老師,他是不會墨守成規,或是固步自封。老師會樂於嘗試,敢於冒險。他會不斷試驗不同的教學方法,願意接受新的教學概念。
随著年齡的增長,教學經驗也變得豐富。但是,老師還是需要不斷摸索,讓不同程度和不同領會能力的學生得到成長。
每個學生都是不盡相同。就是手型和手指的長短也是不同,手的重量和身體的骨格也是不同。老師是應該根据學生的情況和特點而施教。
彈奏鋼琴時,學生必須留意指法。他們需要先根據琴譜上註明的指法彈奏。覺得不合適,他們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手型來設計一套舒適的指法。當然,設計出來的一套指法必須依照正常規例。
一個“好”的老師會接受新意見. 他也會鼓勵同學嘗試新意念。除了基本鋼琴技巧和句子處理的要求以外,音樂的演繹和領會都是可以富彈性和因人而異的。
彈奏鋼琴本來就是一門表演藝術,音樂就是表達個人感覺和情操的藝術。
一首樂曲在不同的鋼琴家演繹下,可能有不同的意境。這是因著演奏者的風格而變化。演奏者也會根據他對樂曲年代的認識,作曲者的風格和樂曲本身的意思而彈奏。
一首曲目就是經過不同演奏者的感受和個人感覺而演繹出來的。
一個好老師是“活到老,學到老”。他可以從學生中學習到很多新意念。小朋友看事物是尖銳透澈,他們的思維是靈活有趣。我們作為老師,為甚麼不可以從小朋友的角度來看事物?為甚麼不可以像小朋友般想東西?
我們必須相信自己的觸覺。如果要成為一個“開明的”鋼琴老師,我們要棄掉固有条规,也絕對不可以把持“老師永遠是對的”這種古老意念。
一個受學生愛戴的老師是具備演藝細胞和豐富感情。他需要和學生建立一個亦師亦友的良好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