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反對與華自由貿易,保守黨意識形態可當飯食?

作者:浩然

保守黨黨魁熙爾最近飛往英國倫敦,宣稱要先與英國官員拉關係,一旦「當選上臺」之後立即與英國建立自由貿易協定。熙爾還進一步放話,反對與中國進行自由貿易,而要與「像印度這樣的民主國家」推進自由貿易。

主流媒體評論說,熙爾出訪英國,更多的是「Photo Op」。事實上,加拿大是否與英國的自由貿易方面,加拿大的執政黨和反對黨應該沒有異議。2017年9月,在英國首相文翠珊訪加期間,加國總理杜魯多已經和文翠珊商定並簽字,兩國致力於在英國正式推出歐盟之後,依照加國與歐盟的全面貿易協定(CETA)制定雙邊的自由貿易關係,保障脫歐之後的「無縫過渡」。

半年之後的今天,CETA已經獲得通過,加拿大與英國已經在現在實現了自由貿易,並且在英國正式脫歐之後加英自由貿易也沒有問題。保守黨黨魁再去舊調重談,不是「對牛彈琴」,而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主要的聽衆還是加國的選民。

熙爾專門打了越洋電話與《國家郵報》進行專訪,主動提及加拿大與中國的自由貿易:「我知道杜魯多總理真實上是反對英國脫歐的,並且他已經表明,他的重點在加拿大與中國的貿易關係。……我要早一點發出這個信號」。

「我相信現在不是與中國探討自由貿易協定的時候」,熙爾在專訪中表示。熙爾點出了多個國家,比如美國、TPP成員國、英國、印度,他認爲這些都是可以談論自由貿易的國家,而只有中國不是。還大力批評中國經濟,建議加拿大政府把貿易官員從中國撤出,在美國方面投入雙倍的人力尋找盟友。

這位保守黨黨魁的舞劍似乎有點「醉劍」的味道。熙黨魁是否能解釋:脫歐公投時期以及當今,英國執政黨「真實上」到底是支持還是反對脫歐?不論當時的英國總理如何呼籲本國公民反對脫歐,還是杜魯多總理是否公開、直接表達對英國脫歐的態度,那已經是英國公投已經做出的決定。而加國始終保持和英國協商自由貿易協定的意願。

其二,熙黨魁的意思,認爲與日本、印度、汶萊等國談自由貿易是可以的,但就是不能和中國商談自由貿易。他去年曾經多次提到這樣的觀點,今年有再次重複這樣的言論。保守黨的立場是一貫的:黨魁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對加國和中國探索自由貿易,保守黨華裔黨員在議會上反對加國政府加入亞洲基礎設施銀行。

保守黨黨魁到英國出訪,適逢加拿大剛剛經歷了一次非常嚴重的危機。美國總統提前一週放風,威脅要對來自所有國家的鋼材和鋁材進口大幅提升關稅,而加拿大是美國最大的鋼材和鋁材進口來源國。在經過初期磋商之後,美國官員再次表達立場說不會給加國任何一點豁免機會。美國白宮最終改變了初衷,實際上和加國政府積極遊說努力分不開,加國政商界(包括不同黨派的人士)共同努力,向美國政界和商界表明其中的利害關係、表明兩國之間的經濟一體性,正如外交部長方惠蘭所言,是整個「加拿大團隊」的努力成果。但是,保守黨黨魁似乎缺席了此次努力,跑到英國去也。

貿易保護主義的風波對加拿大是個重大的教訓,加國經濟不能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貿易市場急需多元化,國際合作的產業也需要多元化。不論是英國、印度、歐盟,還是中國,都應該是加拿大需要爭取合作的貿易夥伴。熙爾專門提出反對和中國自由貿易,加國社交網上不乏支持者。

保守黨依然沉醉於意識形態的鬥爭之中,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排除在外,這樣的思維對加拿大的經濟不利,對加國人民的就業和民生不利。意識形態鬥爭可能暫時能爲保守黨爭取選票,但是不能給加國百姓當飯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