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cut
作者: 張珮珊
在鋼琴教室內,我不斷的說:"cut, cut”。當然,我們不是在拍攝電影,也不是在拍攝電視劇。
“一定要cut?” 是cut甚麼呢?要用甚麼來cut? 要cut多少呢?是”cut 甚麼呢?”
彈奏樂曲就像說話一樣,需要呼吸,需要分句。又好像寫文章一樣,必須加上逗號和句號。
學生在彈琴的時候,就好像說話不需要呼吸。又好像做運動不需要呼吸,也不會喘氣。我會跟學生說:"你的逗號和句號呢?"聽眾是不會明白的"。
可否在圖書館找到一本沒有標點符號的書?是沒有可能的,是沒有人可以看懂!
沒有標點符號的書, 是不可能存在. 就是真的有這一本書, 看的人也會看得糊塗。
要將樂句分得清楚,讓彈奏的人容易跟隨,讓聽的人容易明白。
但是,學生都是"知易行難"。縱管他們都在樂譜上先劃上樂句,在彈奏的時候卻會"忘記了"。
說起"忘記了",同學們的短期記憶真是匪夷所思。大家討論過的彈奏方法,他們是一分鐘內就忘記了,或者是一開始彈奏就會忘記。但是,上周說過的,甚至於前幾個月的談話內容,他們也會輕易地提醒我- 是怕我這一個老人家記憶力不好。
想深一層,誰是老人家呢?短期記憶那麼低,祗會記得那些陳年舊事。 這不就是老人家的特性嗎?
(張珮珊是皇家音樂學院鋼琴考試官。任何問題, 歡迎電郵jcmusic@shaw.ca 或瀏覽www.jcmusicpiano.com,或關注微信:jc0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