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縷馨香供佛來(七)

本报专栏作者:加拿大湛山精舍住持达义法师

 

燒香作炭的典故

佛陀在舍衛國說法時,感化了一位青年發心跟隨佛陀出家修持。五年以後,這位比丘得到佛陀的許可,獨自一人隱居山林,精進修行。正當大家還在為他祝福之時,年輕的比丘卻垂頭喪氣地回來了。佛陀慈祥的問道:“怎麽這麽快就回來了?”青年比丘吞吞吐吐地說:“自從離開佛陀以後,我雖然一直在努力修行,但是至今卻還不能證果。我覺得佛道長遠,自己既然無法達成,不如回家照顧家計,盡人子之道。”

佛陀聽了,就此為青年比丘說了一則故事:“從前,有一位青年入海采集沉水香,一年多後終於滿載而歸。他拿到市場販賣,但是因為沉水香價格昂貴,始終沒有人買。這時看到有人在一旁賣木炭,木炭很快就銷售一空,青年很是羨慕,於是把滿車的沉水香燒成木炭出售,結果其所得不及沉水香半車的價錢。”

佛陀說完這個故事後,對青年比丘語重心長地說:“世上有很多人最初發起勇猛精進心學佛,但一進入佛門以後,發現佛法浩瀚如大海,很難一口吸盡,於是心生退卻,寧可渴死也不再喝它一口,這樣的人豈不是和燒香作炭一樣愚癡?”

可見,無論我們做什麽事情,如果一味追求迅速完成,就像燒香作炭一樣本末倒置,反而失去了最珍貴的、本身具有的如來寶藏。

戒香帶來的人生啟示

《雜阿含經》有段偈頌說 :“戒香遍十方,慢高過須彌,憶念疾於風,思想多於草。”戒香遍十方指我們守法、受戒,道德人格的芬芳可以遍滿十方世界;一個人擁有好的名聲,也會得到眾人的景仰。持守戒律的人,身心散發出的戒香,被人所見到、聽聞到、感受到,都會歡喜贊嘆,並為他傳播到遠方,他的聖名、聖德,也會被大家所尊敬。

慢高過須彌指假使內心起了貢高我慢、自高自大,一念我慢的心就高過了須彌山。在佛教裏,說到世界上最高的山是須彌山,高不見頂,好似要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峰頂,是相當不容易的。一個人我慢自大,就好比一座高山,讓人無法和他來往,因為高不可攀,別人自然也拒絕來往。憶念疾於風指我們的想法、憶念,就如風一般快速,甚至還勝過電、光的速度。思想多於草指人的妄想思惟很復雜,就像荒地上的雜草一樣多,高高低低,雜草叢生。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同一個時間、空間、人間,每個人所思想的人、思想的事、思想的道理,各個千差萬別,真是多如恒河沙的數量。

《雜阿含經》的這段偈頌告訴我們:要把芬芳的戒香、道德之香遍滿十方;學習用謙卑之心,把貢高我慢的須彌山慢慢削平;好好凈化我們的思想憶念,讓我們的心歸於單純,使之統一,制心一處,則無往而不勝。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