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你笑话–闯荡加国职场的画与话
《职场宝典》栏目由本报与加中职业网( www.dragonet.ca )联合主办
首届《职场风云》纪实征文大赛参赛稿件选登
作者: 土人
不是我自夸:我的画不错,但是外国话(英语)不好,移民时面试在香港,那办公室的女移民官只顾夸我的画好了,忘了用英语向我提问,以至最后说:”我签完字你们一家的移民申请就通过了”。 讲这句话时用的仍是普通话,我感到幸运,妻儿也很高兴。
很快移民纸下来,起程。因不会外语,便也不知怎样在经过温哥华的国际机场时转运行李。一家人飞到多伦多,行李没跟上,只能让人帮助写清自己的地址和丢了的行李特征。第二天,三个黑人大汉开车把行李送到家中,也不收费。否则那前一晚接我们的两辆小轿车根本放不下那凸显硕大的六大包东西。真没有想到,不会外语也曾带来过好处。
移民过来首要任务是生存,没有工作就不能生存,没有外语就找不到工作。很快,我的生活陷入了窘境。好在我的画好,某大画廊需聘用一位职业画家,300多个竞争者中,竟然是我被录用。我在多伦多完成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大型壁画,给老板挣了许多钱。
为了更好地交流,我不会外语,老板就耐心地教我,循序渐进,耐心极了。这种方式听不懂就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达。一次他开车,我坐在他的旁边,为讲清路边一片屋顶被龙卷风掀走的事,就用了不下八、九种方式进行解释,这种超强的耐性是因为他有一个因病耳聋的女儿被他教会了说话……。
慢慢的我可以用英语交谈了,虽然会的语言不多,但对老板有意无意的错误用语也会反击。一次,帮助整理工作间,需要一把可一片片折断的锋利的文具刀,老板张口就讲:”会用吗?” 我很反感,回敬一句:”maybe it is made in China”老板扭头无语。
而这种”Made in China”的水准怎能在加拿大生存?我开始在社区的夜校学习,并注意语言的使用,因为发音不准,在餐馆吃饭,让人递过”胡椒”(pepper) 别人传给我的却是一片餐巾纸(paper)。买烧鸡(chicken)变成了买kitchen(厨房),弄得掌勺的大厨直纳闷儿。
为了能干自己的事业,最后还是离开了画廊老板,成立了”土人美术学校”。
课堂上,孩子们很天真,他们的外语都比我好,好在好多家长鼓励孩子们多听普通话,使我有可能在开始的时候就能用国语教学,为了弥补外语的不足,我尽可能的用表演带动教学,我画一笔孩子们跟着画一笔,只说一句follow me就行了。孩子们很聪明,我的技术演示让他们进步很快。孩子们进步快,学校口碑佳,慕名而来的学员越来越多,从开始的八、九个人很快变成了八、九十,随后又多开了几个分校。有的孩子一学就是5、6年,从一个娃娃变成少年,进而顺利地考入大学。
因有当地出生的孩子,有广东人的后代,光用汉语教学还不能完全沟通,我在教学上就逐渐加入英语因素。可能语言表达还不扎实,说快了不清楚。在教小班画一个大蘑菇时,把mushroom 说成Washroom,当孩子们问我:”老师,画厕所干嘛?”,我才知道错了,那时感到脸真的很红。一次带孩子们完成画稿,要求他们上颜色,我想表达的意思是把每个地方都涂上颜色(put the colour everywhere),结果说成put the colour underwear。孩子们不理解,为什么把颜料涂到内裤上……让人汗颜。更有甚者,在我用英语给高年级班同学讲课时,大同学干脆求我:”老师,老师,您说国语吧!我们听的懂……”那种场景让人很难受,恨尴尬。
好在我的画好,同学看我画画就能进步,也就谅解了我英语的不足。经过几年培训,同学们都顺利进入了艺术高中和大学,毕业后有的成为美术教员,有的当了美术院长,有的进入了著名广告公司,并荣获了2008年加拿大广告大赛的金奖。
在教学中,我的英语也从讲不清楚到现在可以用英语阐述灵感,讲解透视,分析色调和笔触。能让孩子们得到更深层的技术。《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新华网和许多加拿大华人报纸在我事业成功后曾多次采访我,加国电视台”移路枫情”节目也专门进行了报道。而像这次,坦诚自己的移民经历还是头一次,笑笑可以,但别笑话我,我确实尽力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