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独费应酬

据说,在日本如果一个男人午夜12点前回家会遭到这样的的疑问:是不是工作不顺要失业了?在中国似乎也越来越有这样的趋势,一个没有应酬的男人,肯定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人,大多会是被人看不起的。
人在江湖混,应酬大约是一桩谁也逃不开的麻烦。大哲学家萨特说:”命运即你周遭的人。”把应酬提到了与一个人命运相提并论的高度。卡耐基先生更是厚黑,把一个人的成功归结为80%是他的人际能力,也就是一个人的应酬能力,而20%才是他的才华。在中国这样一个自古以来讲究人脉人情关系的国度里,这句话更似至理名言。如何与人在社会上应酬,或许正是一个人的命运,而应酬的好坏可能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存质量。
我刚上班时,侍奉过两位领导,一位是处长,一位是科长。我们处长崇尚清静,参加应酬,多是出于无奈,或是出于工作,或是因为感情,都不得不滞留于场合之中,他是应酬中的绿叶。科长喜欢热闹,能游刃有余于各种应酬之中,掌控场面,左右逢源,嬉闹玩笑。十几年过去了,科长的位子,至副处长、至处长、至处长的领导,而我们的处长还是原地踏步。人有能力大小不说,应酬在其中的效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酬是一门学问。应酬的目的无外乎建立一种关系网,关系网实际上就是利益网。而应酬建立起来的感情基础可以发展和巩固人际关系,成为一个人事业能否成功的重要软件资源。事关如此重大,中国人的应酬就显得宽而无边际–喜事要应酬,娶媳妇生孩子、过生日迁房子、考大学升位子、评先进长票子……坏事更要应酬,生病的、住院的、出殡的、跌打损伤的……凡此种种,都要有理由没有理由的闹一闹,明知是铁打的交情流水的财,这个形式还是要走的。如果是领导或是自己有求于人的对象,这个应酬就更不同于一般了,人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可是,社交场合就没看到过请人吃饭佐以水、送礼包根鹅毛的。说白了,钱上见远近,钱多了情意就重了。
小民的应酬如此,”公”事的应酬也如此。在时下的中国,没有应酬的公事也很难办成。官场上的潜规则是行多大的应酬办多大的事,强调一分钱一分货。谁要是不按规则行事,那条路注定四面楚歌,寸步难行。我有一友,他们单位有事求助于人事部门,年底一个月前预订请人吃饭,却被告知正月十五之前已全部排满。没有办法,只好送礼交差。
送礼少了应酬这一环节,就像画龙却少了点睛之笔,看似多余,实际上却至关重要。老人家曾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其实,现在的应酬也绝不是请客吃饭那么简单。吃饭只是办事程序中用来投石问路的利器,被请的不喝是告诉你该打点的还没有答兑好;喝是给你面子,有些希望;喝多了,就是说这个事情基本上有着落了。而人一喝多,什么话都好讲出口,上了席面的上不了席面的,反正是酒后的话,怎么说也不过分。推杯换盏之间,一桩生意,一件交易,也就宣告加固程序完成。
熟谙了应酬之道有时候还不够,更要加上应酬之术,才堪完美。在由生转熟的寒喧之间,若有一两个玲珑识趣,撒嗲佯嗔之妙龄女子周旋其间,这种应酬的成功率多半会大大提高。酒局之后,再加上歌局、澡局、牌局,一条龙式的服务,事情八九会成功。越是讲究应酬之术的场合,不用问,定是一桩大买卖。
应酬是属于城市的,它是城市中最重要的体力活,费心费神费力。一个男人,事业成功与否的标志是看他的金钱和社会地位,隐藏在背后的却是他应酬的多与少。《红楼梦》里史湘云也劝宝玉:”如今大了,你就不愿去读书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地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这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事务。”应酬是男人扬名立世的手段,也是赖以生存的目的。要在人海茫茫的圈子里混,就不得不和形形色色的人物打交道–哪怕你只是应酬的配角,这也说明你是被邀请的,你是可以参与利益分配的一个人。
中国人自古倡导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所以,很少有人能有拒绝应酬的勇气,你可以拒绝一次,拒绝两次,第三次时,你会发现你已被摒弃在某个利益之外。当然,你可以用众人皆俗我独清高来安慰自己,可当真身在高处时,那种不胜寒的滋味只有自己知道。钱锺书先生对应酬的态度是:”对不起,我很忙。”所以钱先生的应酬少。可是,我们大多数人,既非野鹤闲云,也非高山独树,生活中的礼尚往来,工作中的迎来送往,不但是为了”私”,就是为了”公”,也得一副笑容可掬,终日奔驰,千杯万盏,”迎送耳,为大官做奴耳”。
应酬是热闹的,可酒酣耳赤,灯灭人散之后,冷漠还是这个城市的主色调。陆游的《晚秋农家》诗里说:”老来万事懒,不独费应酬。”这句话实在是无可奈何,人老了,没有精气神,连迎来送往的兴致都支撑不起来了。我尚没有老到这份上,可有时坐在应酬的桌边,迎来送往之际,就盼着那一声应酬结束的锣响,拖着疲惫的身心作鸟兽散。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