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總理互訪重啟兩國友好合作 專家看好建設中國美麗鄉村前景

image001

應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邀請,加拿大特魯多總理8月30日至9月6日對中國進行了首次正式訪問; 9月21日到24日,李克強應特魯多邀請,對加拿大進行了正式訪問,將中加兩國關係提高到一個更加堅實和穩定的新高度。期間,兩國政府發佈的聯合新聞稿提到,雙方決定在《中加清潔技術合作聯合聲明》框架下建立聯合工作組。可以預期,今後五到十年,中加雙方在清潔技術和相關領域包括生態城鄉建設方面的合作將結出豐碩成果。而9月1日在上海進行的加中商業合作簽約儀式上,就有不少相關項目的合作內容。多年來促成了多項加中科技合作項目的加拿大低碳發展專家湯友志博士,這次追隨兩國總理互訪足跡,先在中國上海參加了特魯多出席的加中貿易理事會論壇,後回加拿大在蒙特利爾聆聽了李克強出席華人歡迎晚宴時的演講,對中加未來在清潔、能源技術和生態城鄉建設合作前景充滿信心。
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身兼中國國僑辦海外諮詢專家和多個城市政府海外顧問的湯友志博士,就如何抓緊未來中加合作關係的十年黃金時期,嫁接利用加拿大的技術優勢,在中國合作進行綜合環境治理,發展綠色、有機農業和建設美麗鄉村等發表了一些見解。
湯友志博士指出,中國最高領導層非常重視生態文明,並提出“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和“建設美麗中國”。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他強調,建設美麗鄉村,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小城鎮和鄉村實行低碳、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總體規劃,根據鄉鎮生態、文化和傳統特色,以及目前經濟和產業優勢,對鄉鎮的現代農業、特色工業、綠色旅遊和悠閒產業等進行現代規劃和設計,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同時,必須以多種形式推進農村環境整治,集中攻堅工業污染、違章建築、生活垃圾、污水處理等突出問題,著重實施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生活污水處理、垃圾固廢處理、化肥農藥污染治理、河溝池塘污染治理,提高農村生態文明創建水平,極大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而根據中國住建部《村莊人居環境現狀與問題》調查報告顯示:96%的村莊沒有排水渠道和污水處理系統,生產生活污水隨意排放,由此造成農村河流普遍遭到污染,嚴重威脅地下水,甚至有的淺層地下水已經遭到污染,不能取用。所幸的是,目前中國越來越重視小型居民聚集點的污水處理。湯友志認為,加拿大的環境治理理念和相關技術,值得中國同行借鑒。但由於國情不同,很多加拿大的東西不能照搬中國,而必須根據中國的國情和具體情況進行本地化,然後才能有效使用。
湯友志透露,他領導的團隊,參與過多個低碳、生態、環保社區/產業園和智慧城市的規劃和設計,並且在綠色建築、環境綜合治理以及清潔能源應用方面有多年的經驗。團隊具備相應的規劃、設計和技術能力,並將引進國際先進的綠色經濟和低碳發展規劃和設計理念,以及北美的領先環保和生態建築技術,與一些鋭意進取的鄉鎮合作,通過與中外相關專家團隊以及中國國企和國內外有信譽和實力的民企的共同努力,以市場化機制在保護的同時開發鄉村生態資源,建設美麗鄉村,並推動綠色有機農業發展,同時打造鄉村生態休閒旅遊,形成都市特色產業和休閒型結合的美麗鄉村建設模式,然後加以推廣。
這次特魯多訪華期間,湯友志博士在加拿大聯邦國際貿易部長見證下在上海簽約的一個加中合作項目,就是將一項加拿大研發並獲得美國專利的變有機廢物為有機肥料的技術,落戶在中國遼寧省。而有關技術也是根據中國國情進行了改進和升級。

而事實上,中國近年來迅速發展的規模化養殖,在豐富人們餐桌、促進農民增收的同時,由於其排放的大量糞便得不到有效治理,已造成嚴重環境污染,養殖業禽畜糞便的直排,不僅成為新的環境問題也遏制了養殖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中國的耕地30多年來一直大量施用化肥、濫施農藥,化肥的施用量是歐美等國的3-4倍,農藥殘留嚴重超標。從而造成了耕地土壤退化嚴重,土壤中的有機質由原來的3%降到了1%以下,土壤酸化、沙化、鹽鹼化日趨嚴重。大量的農作物秸稈沒有有效的方法處理。秸稈焚燒是除造成霧霾天氣因素外,對土壤結構也造成破壞、農田質量下降。秸稈焚燒入地三分,地表中的微生物被燒死、腐殖質、有機質被礦化。生物系統失去平衡,改變了土壤物理性狀,加重了土壤板結,破壞了地力,農作物的生長因而受到嚴重影響。直接威脅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問題日益突出並觸目驚心!土壤環境的惡化趨勢再不加以有效遏制,其後果將不堪設想!農業正遭遇著可持續發展的嚴重挑戰。
湯友志表示,令人欣慰的是,中國最高領導層已經提出了“加快農業環境突出問題的治理要求和措施及遏制農業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實施種養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區域示範工程。積極推廣高效生態循環農業模式”的舉措,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高度。而有機肥的使用是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重要環節。他告訴記者,加拿大GEP公司和遼寧沃土集團合作的有機廢棄物變廢為寶生產有機肥料技術和設備,是基於一項加拿大研發並獲得美國專利和加拿大政府認證的技術。沃土集團將利用種養殖有機廢棄物,經過無害化處理生產有機肥。一方面進行土壤修復,另一方面治理集中養殖地區的環境,同時解決水體污染、臭味和秸稈焚燒等問題。該項目生產技術是根據土壤學和植物營養學原理,採用現代生物發酵工程技術研製成的一種新型生物有機肥生產技術,屬好氧發酵法。研究結果表明,有機廢棄物微生物發酵生產生物有機肥料技術,是一項具有實用價值的技術。採用此項技術將更有利於實現有機廢棄物處理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生態化、商品化和產業化”。而有機肥料的生產,只是沃土集團生態農業產業鏈的其中一環。解決禽畜糞便污染和秸稈燃燒造成的空氣污染,也僅僅是鄉鎮環境綜合治理的其中一小部分。湯友志博士對參與中國美麗鄉村建設和有機農業發展充滿了希望和期待。
面對中國日益顯現的環境污染問題,加強環境治理、建設宜居生活環境,已經成為全民共識及政府的迫切需要。目前正在中國多個地方推動或運作相關項目的湯友志表示,在加中環境技術合作中,與中國各級政府希望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加快環境綜合治理並儘快取得成效的很高期望相比,加拿大方面無論政府或業界的反應和動作,似乎表現得跟不上中國的實際需要,還停留在口頭協議承諾多、落實措施少的狀態,這既與加拿大人對中國的瞭解不深,又受到對外投資資金不足所限而不敢放開手腳對華合作有關;另方面,這又與中國對高新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技術專利和品牌價值的評估工作滯後,而導致加拿大合作方心存疑慮,擔心未來合作關係受損的現狀有直接關係。他認為,加中環境技術合作關係的發展過程中,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和工作。而這種目前還存在的空間,也展示出今後發展前景將會非常廣闊。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