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關係開啟新航程
本報特約記者:李學江(人民日報高級記者,前加拿大分社社長)
在金風送爽,楓葉染紅的時節,李克強總理踏上了楓葉之國的大地。這是中國總理13年來首訪加拿大,它意味著中加兩國關係再度揚帆,開啟新的航程。
一月之內,中加總理兩度會晤並宣佈建立兩國總理年度對話機制表明,兩國關係再度升溫,展現出良好的合作願景。確實,中加兩國沒有任何理由不發展長遠穩健的友好合作關係。
歷史地看,中加關係可算源遠流長,有長期的友好基礎。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犧牲在中國人民的抗日前線,在中國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在中國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的困難時期,加拿大頂住美國壓力向中國出售小麥也為中國人民所感念銘記。值得一提的是,1970年,即在基辛格秘密訪華之前,特魯多總理的父親皮埃爾.特魯多以其遠見卓識與政治魄力與中國建交,從而開啟了中加關係的新紀元。當年隨同父親訪華的特魯多還是個孩子,現在他也帶來女兒訪華,希望她繼承傳統,瞭解中國。本人採訪加現任總督約翰斯頓時,他告訴記者,他的三個女兒都曾先後來中國學習,他全家都很喜愛中國文化與美食。
建交46年來,中加關係有了長足發展。儘管十年來,在哈珀主政時期中加關係一度遭遇寒流,但“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兩國關係總體上還是在一小步前行。自建交以來,兩國雙邊貿易額46年前僅為1.5 億美元,到2015年底已增長到近600億美元,中國現已是加拿大第二大貿易夥伴。截至去年底,中加雙向直接投資已累計達近700億美元。從員交流上看,46年前兩國的人員往來全年才不過3000人次,而現在一天就有3000多人往返中加之間。兩國間留學生則幾乎是從零開始,到去年底時已突破了15萬人。
中加關係前景看好,一方面是因為兩國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實中都不存在根本性利害衝突,另一方面是因為兩國有諸多共同利益,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領域極為廣闊。中加都是有重要影響的太平洋大國,領土面積相當,但資源分佈各異。加拿大人口較少而資源豐富,中國則人口眾多而資源短缺,這就可成為“天然合作夥伴”。
比如,加拿大油氣資源豐富,是個“能源大國”,而中國已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也是世界上天然氣需求增長最快的國家。中加能源合作的潛力如同中國市場一樣巨大。而加頭號能源輸出市場美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奧巴馬拒絶批准加拿大新的輸美油管項目對加拿大無疑是是個警示。同樣,加拿大的木材業也面臨類似前景:近年來美國這一加最大的木材出口市場逐年萎縮,而中國的進口則在快速擴展。加拿大的龍蝦等海產出口也在由南轉東,源源不斷地送上中國人的餐桌。加拿大東西海岸省府貿易官員在接受本記者採訪時就表示:正是中國近年來的進口增長挽救了一批陷於困境或瀕臨破產的東海岸的林木企業和西海岸的海產企業。
由此可見,加拿大把目光投向廣闊的中國市場是明智之舉。這正如在特魯多總理訪華前加外交部在吹風時所指出那樣,“加拿大的未來繁榮越來越與中國相關”。事實確是如此,中加可以合作的領域可說是極其廣闊,除能源與農林牧漁業外,兩國在環境保護、清潔技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以及金融服務、旅遊、教育等眾多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合作潛力與機遇。特魯多總理在訪華時同意開啟兩國自由貿易協定的探討無疑是順時之舉;而加拿大申請加入亞投行的亡羊補牢之舉也受到了中方的歡迎。
一言以蔽之,如李克強總理所指出的那樣,中加務實合作基礎良好,空間廣闊,潛力巨大。中加加強合作,建立長遠強勁而全面的戰略關係正當其時,兩國總理在一月之內兩度會晤並互訪無疑將開啟兩國關係的新里程,開創兩國友好合作的新階段,為兩國戰略夥伴關係的快速發展開拓一個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