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需要标语吗?

最近北京一名学法律的女大学生上书中央,要求更换中南海的两幅标语。这两幅用水泥铸字的标语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和“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满满地占据了新华门二侧的墙壁。这位学生建议用“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继续解放思想、扩大改革开放!”和“必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中国的和谐社会!”这二幅新标语代替,理由是新华门的标语也应该与时俱进。位于天安门东侧的新华门是中南海的正门,中南海是中国的政治枢纽地。据媒体报道,中央政治局会议曾讨论了这件事。可见涉及问题的敏感性和重要程度。这件事至少引出二个话题,其一:标语,其二:标语的新旧。笔者在这里不议论标语的新旧,仅仅谈谈标语这个话题。

标语在中国非常盛行和流行并且具有传统性。说盛行是数量之大面之广,流行则是紧紧追随政治气候变化,而传统性至少可追溯到三面红旗和文革时代,标语在那些时期曾达到高潮。七十年代末期开始的改革开放至今经历了30年,中国社会在经济和人民生活层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政体和社会基本形态并没有改变,标语也做为中国社会的一个固有特征而与时俱进经久不衰。笔者在80年代访问马其顿时,遇到一位访问过中国的教授,问他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竟然说:“slogan,everywhere!”。这个回答让笔者在那一刻顿时对一件早已习惯了的事有了全新的意识,我们原本生活在一个被标语包围的环境中。车站、路旁、居民区、政府、农村,各式各样的标语无所不在。标语已经成了中国社会的脸谱,被广泛用来标示政治指向,反映政治意念,宣传政策政令,在不同的年代赋有不同的内容。然而标语被大量使用反复使用和滥用,原有功能自然会丧失掉,而衍生出来虚假、欺骗和形式主义。仅举二例,其一:反腐倡廉是当今中国民众关注的社会焦点之一,“坚决惩治腐败”,“推进反腐倡廉,构建和谐社会”,“端正行风,执政为民”的反腐倡廉标语遍布街头巷尾不可谓不多,“为人民服务”更是各级党政机关的门庭必不可少的昭示牌匾。据报道某市政府为落实反腐,在繁华商业区竟建起反腐倡廉标语一条街,某乡政务网显示全乡共书写反腐倡廉石灰标语50余条,红纸标语400余条,大型横幅标语10余条。然而,腐败大案要案却不减反增,东西南北中,腐败普及化的程度逐年提高。可见标语不能帮助制止腐败,却助长了官场的虚假和形式主义。其二:某制衣重镇“发展制衣业是我们的基本国策”的标语,和某大型饲养场“以三个代表指导我们的饲养工作”的标语,则是对具有重大政治指向的标语的滥用,这种滥用反映了对政治标语的熟视无睹和轻视。现时的中国已经不是阶级斗争年年讲时时讲的全民政治的年代了。霓虹灯、现代大厦、绿色草坪环境下的中国,正在向一个独立个性化、多元化的社会演变,在这种演变中,任何统一全民思想的政治化标语都会变得越来越软弱无力。如果有一天中国大地没有了政治标语,人们并没有感觉到缺少了什么,那时政治标语就的确应该被撤掉了。

建设一个清新的绿色的和以人为本的全民生存环境,中南海不需要任何政治标语,甚至也不需要高墙,而代之以绿色的草坪和五彩的花卉。hd226-2-1

hd226-2-2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