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欧盟关系,商贸伙伴 张弛微妙 蕴藏三角四极玄机
李宗海
据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蒂里埃德.蒙布城亚尔,他系法兰西科学院院士。认为“单极的世界体系是一种无法持续发展的单体,如果一个国家所占据的分量过度的话,那么肯定有各种各样的力量诞生出来,力求平衡过度的力量,但要真理达到平衡,需要一段时间。笔者体会这是一项经济力学,事物总是从不平衡到平衡,周而复始,静态是表,由表及里,动态是相对的,这是私事、世事、天下事发展的规律,静与动的发展规律。自忖观点有待识者指正,但这内涵着风云多变,国际政经关系走向多极张弛微妙,必需探索的论据焦点。
布院长谈及这个焦点,他回顾在21世纪初的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国际体系从根本上讲还是一个单极的固体体系。众所周知,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我们经历了一个两极的国际体系,但到现在还没能和美国抗衡的一极。在今后的二、三十年内,欧盟可能成为美国之外重要的一极,但这仅是一种可能性,至少今天还 具备这项条件。其它国家,如中国和印度,在今后二、三十年也可能成为与美国相抗衡的非常重要的一极,但这仅是多种可能性中的一个,至少也在今天还不具备这个条件。今天很清楚,美国还占据着主导地位,当然美国的支配,主导地位也不是绝对的。
笔者从权威性见解中学习到,单极的世界体系是暂时的,无法永恒不变,持续的世界体系,世态总是彼此消长,关键是时空属性,如果一个国家所占据的分量过度膨胀的话,那么物极必反,静极思动,肯定有各种各样的力量诞生出来去平衡过度的力量。人生在世,一定要懂一点哲学思维,笔者的孙女在哈佛攻读经济为主修外Minor就是除数理化外就是Philosophy。今夏修完B.A学科了。设想应聘工作一段时间取得实践经验后再考虑深造M.B.A。
读者不禁要问,为什么谈中欧关系,务必关联到美欧关系,甚至是欧非关系?简单的回答是国际间的经贸动态,特别在世经一体化的多元文化、多极外交、多层经贸,千丝万缕的客观现实是相辅相斥的国际关系学,说明了一切。
就事论事,就中国在政经外交上最迫切需求美欧两大阵营,资本主义现代体制下的发达国家是什么?大家认知的就是1、要求欧盟尽快对现代军事科技武器输出解禁。2、希望尽早承认中国全方位市场经济地位,条件是中国有待走向民主政治及完全摆脱政府国企监控市场看不见的一只手。这两大重要议题,美欧立场是完全一致的,还值得一提的就是北约军事组织已把欧美的大西洋与太平洋两大海洋区域之间成员圆圈连成联合阵线,这个环形防御计划圈是中国威胁论的相应棋子。从这里推理美欧有同质性,笔者认为英首相布莱尔随美出兵伊拉克之举非一人之过也。我闪首要看到欧美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有很强历史和本质上的一致性,对所有非美欧人士来讲,这点非常重要。试看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指导思想就来自欧洲启蒙思想,法国大革命对它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今天美欧在资本主义体制同质性,意识形态领域,在推行西方民主,推行西方人权概念等诸方面仍然非常吻合一致,这在谈论中欧关系上,问题的焦距内含着关系中欧涉及美国的影子。
其次从机构的层面加以深层剖析,政治外交、经济与军事实力是“三合一”,密不可分,军事是政经的后座力,经济是底蕴,政治是层面。因此唯一将欧盟与美国紧密联系起来的机构就是北约。苏联解体后,北约还是较健康的存在着,过去是苏联阵营的东欧,现在纷纷倒戈申请进了欧盟阵营,25个成员国,笔者认为是东西德拆柏林隔离墙连锁反应的延伸。为什么?一个重要的缘由就是北约是唯一将欧盟与美国联系在一条绳子上的组织。当然需要改革是勿容置疑的问题。但从美国的角度来讲,它希望欧盟成员国都是北约成员,希望欧盟内部不要搞太多军事课题,有关军事涉及安全问题最好都纳入北约层面解决。笔者喻之谓欧盟政治经济与北约军事成为并蒂相联,实现筷子成把效应,一只筷与一把筷的关系。
世事、天下事风云多变,且客观上总有两面性的。尽管欧盟与美国具有很大的同质性,尽管北约将继续存在下去,或会继续壮大,但随之欧盟与美国的分歧会越来越多。很明显的例子,美国对国际事务管得太多,似乎是形同国际巡警,希求众多的国家成为民主自由的国家,纳入他的阵营。尽管美国实力非常强,但消耗国力不是没有限度的。另外,天是由于美国自身的实力,才会使美犯下一系列的错误,劳民伤财。美国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非军事失利而卷入了伊拉克多元民族党派宗教混合的蜂窝漩涡之暗争内斗,无法自拔,重蹈北朝鲜与越南两次战争的覆辙。希望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的有识之士当会清醒的从实践中见真知,民主的输出并不是从想象中认为放诸世界皆准,诚如中国邓公名言:“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欧洲是多元多极多族裔所形成的共同体,非美国的单体,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维和部队实际上都是美、意、法、德等欧共成员国出兵支援的。但在今天分析巴以中东纷争中以及伊朗局势的时候也变得更加审慎了,欧洲与美国之间也会有利益的对立,所谓尽管唇齿相依的高密度合作,亦会不慎齿伤唇的。这样的背景下,不会长此以往的“美规欧随”,欧洲在不完全背离与美国的同质效应下,寻求和其它国家的合作,首先是中国。
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虽属第二伙伴关系,但中国商人走进了原是英法老殖民主义者的基地,非洲,可以说是他们的后庭院,不由得触动了老牌殖民者的神经笔者摘录法国“解放报”文章题:法国专家分析非洲的中国人群。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国际人口流动问题专家埃尔.马豪对大批中国人走进非洲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国际上有人认为中国是新兴的殖民认义,当然会引发欧盟成员国中的忌妒对象。(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