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股风云 扑朔迷离

李宗海

据中国有关部门今日公布的1月份CPI数据高达7.1%,创下11年新高,但由于此数据符合市场预期,因此A股市场并未受到这一利空消息的冲击。在中石油尾盘突然发力拉升的带动下,沪深股市双双大幅上涨,涨幅均超过2%。沪综指成功收复4600点整数关,深成指则重新站上17000点之上。

股海的翻云覆雨,乍寒乍热及其特徽。中国三大石油寡头之一,“A股第一权重股”中石油,成为推动指数上涨的主角。就在这一天,正是中石油在收盘前的半小时突然放量拉升,带动了市场一时人气的高涨。中石油收盘报24.74元,较昨日上涨2.87%。市场人士熟知,从权重指标股今天突发性启动的表现看,绝对不可能是小资金所为,据证券人士观察,反弹不会昙花一现,还将维持一段时间。笔者并不认同。认为虽然CPI数据符合市场预期,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解了市场忧虑情绪,前期受到压制的做多功能有望正在恢复中,但领涨热点持续力度不强。由于前期快速的深度调整,对投资者信心有所打击,故此近期市场仍将在年线附近反复震荡蓄势,看来在近期不具备大幅上涨的趋势。

据[东方早报]评议,瑞银(UBS)是全球最大的股票交易商,是07岁尾最后一个媒体红人。这两天赚尽眼球,皆为被某媒体指为中石油A股股价暴跌的元凶。中石油的未被媒体重视,批评不绝于耳。之前是因为垄断,最近是因为回归A股及之后的股价暴跌。

股价不正常波动对造成投资者较大损失的个别股票和上市公司,对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媒体有表示怀疑、调研、报道。至于受情绪、利益和权力的左右,真相很难被揭露。投资者受损于股价暴跌,究竟何因?交易商、机构投资者联手做局,是一种可能性。制度安排失误也是一种可能性,阴谋论成不成立?尽可以交给媒体、证券监督机构一查到底,不必急着空论。目前笔者以为,后两种可能性值得首先应反思。

中石油在A股上市前,就有评论提醒投资者注意市场风险不要被背景或蓝筹股性所迷惑,而且中国股票及股市监管制度尚不完善,媒体尚无法发挥监视功能之下,不宜盲目行事也。但听众多多,从者寥寥,置若罔闻。为什么?没人相信中石油会暴跌,没人相信新股会跌。

股民迷恋中国首屈一指的金不换的蓝筹股,非中石油莫属,因为石油是黑色金子,能源是中国的命脉。坚定的不相信中石油会暴跌,因为中石油的主官层曾表示,回归是为了让内地中小投资者获利,分享。07年8月10日,中石油临时股东大会通过回归A股的议案后,该公司董事长蒋浩敏向媒体公开表示,回归A股将尽量低价发行回报A股股民,让中小投资者获利。分享是良好意愿,当分享的方式存在问题,从中小投资者本身看,所谓“误读”,从信息发布者出发看,是属误导。

中国内地中小股民分享大型国有企业利润增长的前提,应该是阳光下拥有的特定投资良机?中石油回归A股,前提已具备。分享的主要方式,应该是让作为股东得到分红。中石油主管人对“低价发行”的不恰当强调,导致大多数中小投资股民把目光集中到股价上涨,稳得利一条路上。当他们信赖坚定自己“信念”,有点被服了迷药似的依赖,尤其是都不信新股会跌,因为股民还有一种“习惯信念”,因为历史经验证明“新股首日必涨”,但试请关注,目前A股市场的询价制与最终的认购实际上没有直接关系,极高价者没有认购优先权。如此,为谋求一二级市场差价最大化,参与询价的机构有动机报低价格。结果新股上市暴涨,成为市场表现和股民预期的方式。据报导,去年07以来,上市新股开盘平均涨幅192.66%,收盘平均涨幅200.64%,9月份以来,中小企业版新股开盘涨幅均在200%至300%以上。这样漂亮的数字,中小投资者能不动心?

可见,管理层不当干预证券发行定价,人为安排让股民从低价发行中获利的定价制度,使内地股市中的风险,收益失衡,鼓励或诱惑中小投资股民的群体忽视或轻率对待。结果,不仅发行股票的企业正常融资需求严重受抑,口口声声称对中小投资保值者所谓特别照顾,甜言蜜语迷惑下疏于防范,身中暗箭。莫名其妙、不知所措承担了再分配功能的股市,则提请中石油等得天独厚的主管老爷们,你们所承担国企的无形损失,远超“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为大。笔者崇拜的慈善股王巴菲特,他曾持有过中石油股票,但在获利大约25%左右就脱手了。笔者喻之为金块获利360两黄金之绩效。总之政府有监督股市的天职,企业应充分公开业绩,提供正确信息,而诚信于股民,否则就是违法!

(本文作于2008年3月1日)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