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双重国籍与中国情结

读李竹先生关于《双重国籍一厢情愿》一文(见《世界日报》 2003 年 11 月 8 日)有些感想,写出来与李竹先生和读者们商榷。

这场近日引起的讨论,源於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陈玉杰对多伦多的访问,侨界代表向陈玉杰呼吁中国政府承认「双重国籍」。著名学者曹思源以及《明报》、《星星生活报》等媒体在此之前都发表过这类文章。又据报导,今年10月,加拿大两间华人团体的调查显示,92% 参与调查的中国移民认为中国政府应当承认双重国籍。

我基本上同意上述观点的和李竹先生的意见,大部分移民是希望中国政府能承认双重国籍的,以便来去自由,既当加拿大/西方公民,又可以以中国公民的身份回国工作发展。我认为,从心理学上看,这里有一个中国情结的问题。「情结」 (complex) 在心理学上被定义为固定的心理、情感和行为模式。

谈到“双重国籍”,是因为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中的大部分,都在国内受过高等教育,有过比较好的工作条件和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走遍天涯海角,大部分人还是认同自己是黑头发黄皮肤的炎黄子孙,这就是中国情结。所以在这种种心理的驱使下,许多移民都希望拥有双重国籍,当然能否实现是另外一回事。

华人中想彻底否认自己的文化传统的人是少数,因自己是黑头发黄皮肤而感到羞愧的人就更少了。每当我看见少数华人把头发染成金色,如果是追求时尚,还情有可说;如果是因为自己的肤色、发色和种族而感到羞愧,我会为这样的人感到难过。心理学上有专门研究这种心态和行为的专题,叫「超越」 (passing),即指当少数种族中的人不愿意认同自己的起源时,会尽量去模仿所崇拜的对象,不与同种族人来往,搬入没有自己种族人的区域去居住等,以便在心理上「超越」自己的种族和文化起源。这种人当然不会去考虑双重国籍的问题。

谈到双重国籍,我认为许多人是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既又想当外国人,拥有一本西方护照,如果中国未来出现大动乱,也不希望自己和孩子成为之中的牺牲品;但同时又想如果西方钱不好挣,就回中国去干上一番,趁中国正在大发展,回国显显身手,搞好了还能弄上个一官半职,赚够了钱将来回加拿大养老。最理想的达到此目的的方法之一,就是希望中国政府能承认双重国籍,这样可以为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带来不少方便。在呼唤中国政府承认双重国籍的移民中,也有不少是想回国探亲方便。在这里应当提醒大家,双重国籍是不受领事条例保护的,即假如中国承认双重国籍,你回国有了什么麻烦,中国政府不让你离开,加拿大也是不能保护你的,因为中国政府会以你是中国公民的身份而管住你。

使我感到悲哀的还有一点:有些人想回国,想要来去自由,目的只是捞一把,把两边甜头都摊上。这种捞一把的心态,也反映到呼吁双重国籍的某些人身上。这些人你要扪心自问:回国是不是真正为了报效曾经养育过你的那片土地?我相信目前「海归派」中确有这类人。

本人曾经认识好几位属於中国第一、第二代留学归国人员,他们在西方完成学业后,为报效祖国,在战乱中回到了中国,想用科学、民主、理性来拯救中国,为祖国作出贡献。他们中很多人取得国外的博士学位,已经在西方当上教授,拥有相当优越的生活,更有良好的教学、科研的环境。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应中国最高层领导的邀请,他们回到中国,成为他们专长学科在国内的学术带头人,为新中国的科技和教育有过不可磨灭的贡献。那一代的知识份子,他们曾经是那样执著地为理想、为事业、为祖国、为中华民族真诚热情地工作过、奉献过,虽然他们中不少人后来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遭受过令人难以想像的苦难和屈辱。如今虽然他们均已作古,每当我想到他们,我仍然是那么地怀念他们和尊敬他们,因为他们那一代人是为了理想、为了祖国,放弃了西方物质生活的优越,回到中国那片黄土地上。他们那一 代「海归」,可以用四个字来总结:「无私无愧」。需不需要西方国籍,对他们来说,是毫不重要的。

关于双重国籍能否实现,我认为高层的内部运作、黑箱作业这类事远远不是你我这些小老百姓想像的那么简单。目前一些人,向来访的侨务主任呼吁中国政府承认双重国籍,用心是好,但这远远不是你我之辈靠呼吁就能解决的事,正如李竹先生指出的,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太多、太复杂了。像“双重国籍”这样重大的事,不经过中国最高当局的讨论,恐怕连商讨的日程都提不上,别去说实施了。

我同意李竹先生的意见,在目前大陆制度下,「双重国籍」真正实施的可能性渺茫。或许,有那么一天,「双重国籍」有可能实现。在目前比较现实的,笔者认为不妨呼吁中国政府实施「绿卡制」。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