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与禅

本报专栏作者:加拿大湛山精舍住持达义法师

前几天,加拿大中国书法协会会长陈汉忠夫妇,邀请我参加该会一年一度书画展的活动,并邀请我上台致词讲述书画与禅的关系,他们的诚意难却,只好尽我所知,略论一二。我认为书画与禅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自然之美

以我对书画的了解,一幅最精美的书画,莫过于运笔自然。怎样做到自然呢?首先要熟练,其次是忘我,将能书画的我与书画的对象全都忘却,达到心境一致,没有分别,这种境界就是禅。所谓“禅无分别,两忘而已”。书画与禅最大的特色,就是返璞归真,没有造作,没有俗气,方能入道。

修身养性

在生活中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烦恼、执着,有时还有妄念、分别。如果我们每天用一、两个小时来练习书画,不但可以训练我们的耐性和毅力,同时亦能去除我们心中的浮躁,让我们心专一境,便可以达到宁静致远的境界。这种境界跟佛教禅师时常开导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是不谋而合的。禅是一种宁静、和谐,禅更是追求一种静寂的观照,也即所谓由戒发定、由定发慧的禅境, 或叫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道理。书画家若能心静,便可创造精美的作品。禅师若能进入空寂的境界,便能明心见性,顿悟佛法。如著名佛教书法家怀素大师、弘一大师等,便是很好的例子。

书画是心灵的符号

我们可以通过一幅书画了解作者的心境。当我们欣赏到的书画是沉雄、豪劲,便可以知道作者是一位英雄人物的性格;当我们欣赏到的书画是清丽、和婉, 我们便知道作者是美丽佳人的性格;如果是端庄、厚重的字画,可以知道作者是正人君子的性格;如果是倜傥、峻拔的字画,便知道作者是才人雅士的性格; 如果是浑穆、苍古,便知作者是野鹤孤老的性格;如果是高逸、幽雅,便知作者是隐居深山的性格。这就是我们常言“见其书知其人”的道理,因为书与画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在佛经里也常讲:“心如工画师,能画种种物。”又云:“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人的心怎么想,便能创造怎样的物品,书画是心理的描绘,以线条表示心理的状态,因此醉时之书,眉飞色舞;喜时之书,光风霁月;怒时之书, 剑拔弩张;悲时之书,神沮气丧;以及男女、老少,皆能见其特性。由此可知, 心的力量指挥筋肉,筋肉的力量指挥笔杆,笔杆动而笔写成书画,这就是心到手到的妙用,佛家称为心到境到,也即“境由心生”是也。

结 语

练习书画是人的一种修养,更是艺术人生的体现。时常练习书画,既能修身养性,也可不断提高心灵层次的净化。从临摹到创新,由创新到挥笔自如, 这就是人生的艺术境界,也是佛教禅宗所讲的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最高境界。因为世间最完美的东西,不是造作而是纯朴、自然。以平常的心对待人、事、物, 便是修道最高的境界。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