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节习俗谈(下)

作者:张名艾

古海州(今连云港)是中华东夷古老风俗发祥地,山海文化、农耕文化、鱼盐文化、美食文化、神话传说争奇斗艳。清代大学士阮元有一振聋发聩名句“谈天秘欲传宣夜,学海深须到郁洲”,这里的“郁洲”就是连云港的古称。黄海之滨的云台山分三条山系,中云台山从海拔百米的华盖山向东,五个山峰由低向高相连,最东首的溪云顶、推磨顶海拔约三百米,似腾飞巨龙的龙头,昂首奔向东方大海。中云台山又称“五行山”,“龙山”,神话传说是玉皇大帝压龙王的地方,在《西游记》中这里又变成压孙悟空的地方。中云台山的溪云顶与推磨顶之间山口叫“雩门”,是古代人祭祀龙王、跳雩舞(儺舞)、求雨之处,据说“雩门云搭桥,天必下雨”。二月二这天,古海州人都要理发,意为龙抬头、走好运,给孩子剃头,叫“剃龙头”;妇女这天不许做针线,恐伤龙眼;二月二这天,不能上井打水,要在前一天把水缸挑满,否则会触动“龙眼”;属龙、属蛇的人这天要到河边洗衣、洗脚,与青龙近距离接触,保一年平安。

古海州城有一口千年古井,曰“双龙井”,十二月二祭井神之处,至今讲究还很多。海州二月二食俗也特别丰富,农村人家会到田野挑荠菜、挖过寒菜,中午一家人包荠菜饺子、吃荠菜饺子,称“吃龙角”。海州古镇板浦、南城、新县、青口等人家除吃荠菜饺子,还会邀请德高望重的族亲到家吃春饼(龙鳞)、猪头肉(龙头)、面条(龙须)、喝春酒、吃爆玉米花,男女老少会到“禹王庙”、“龙王庙”、“雩门寺”烧香拜佛,祈盼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传说龙王见此情景,会抖动龙身,为饥渴的土地降一场春雨。古镇人家每到二月二要把出嫁的闺女带回家团圆,有的留闺女外孙多住几天,希望他们好好休息保养,蓄足精神,迎接春耕大忙。古海州地区二月二搭台唱淮海戏、五大宫调、童子戏等,从白天唱到深夜,为一年农事开个好头,是二月二青龙节的生动写照。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各异,二月二节在农村、在少数民族地区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并且与时俱进增加了“迎春庙会”、“农资交易大集”、“新春旅游节”、“春潮诗会”、“舞龙表演”等声势浩大活动。一些传统的带有迷信色彩的民俗事项已被淡化、演化,甚至被许多人遗忘。但这一天给孩子“剃龙头”风俗却越来越讲究,无数理发店人满为患,孩子排队理发成为独特风景。新农村奔小康农民,更把二月二当成“农民节”、“致富节”、“农资节”、“科技节”、“参观取经节”,那种生龙活虎景象比传统风俗更加绚丽多彩。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