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的匆匆过客

作者:星学

浮生若夢﹐轉瞬之間就是百年,而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人都还活不到期頤之嵗。再仔细地想一想,人生的這一輩子,頭五分之一时期﹐懵懵懂懂的﹐并“不省人事”﹐也就这么糊裡糊塗地過去了,就跟没有差不了多少﹔末了的那五分之一时期﹐常常是衰弱昏聵﹐病痛纏身﹐多数難以享受實際生活中的快樂,也近乎于白搭﹔剩下中間的那五分之三的日子光阴﹐其中的三分之一时间又是在臥榻睡夢中渡過的﹐也等於是“蹉跎歲月”、虚度韶华了。這樣子算下來,人真正拥有的好一點的時光﹐竟是十分地有限﹐姑且还不論这之中又多是充滿了勞苦愁煩,事之八九不顺遂。正是古来英雄所怅叹的“人生苦短,人生几何”。

就像旧约圣经中的希伯來先哲約伯所說过的那樣﹐“人為婦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難﹔出來如花﹐又被割下﹐飛去如影﹐不能存留”。中國的古代社会的賢士也同樣地看破了這点紅塵﹐有一首《空空歌》这样写道﹐“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茫在其中﹔田也空﹐屋也空﹐換了多少主人翁”。世事一切到头来,真個都是像富甲天下、精明绝伦的所罗门王所感喟的那样:虛空的虛空。

然而﹐世间的情事卻又不是那麽的空﹐因為我们人不光是一介肉身横置於物質世界里﹐尚還有着一丝精神与靈魂在其中呢。这“靈”追根朔源,是來自於上帝當初創造世界“始作俑”的時候,往泥偶亞當的鼻孔裡所吹了的那一口“仙氣”﹐故而令他成了“有靈的活人”,横空出世,掌管世界,成了地球上的萬族亿民的老祖宗,繁衍出无数的後代直到今天,遍及在全世界的各個角落。靈,是眼睛看不見﹑手掌摸不著的,可是憑借著它所支配的意志與行為﹐人人有目共睹,誰都难以否認,無不感覺到其確確實實是存在着的。正是这个靈,使得我們人類成為了“高級動物”中的“靈長類”。

从这层意义上,換句話来說﹐真正的你﹑我﹑他﹐實際上就是那个藏匿於一具具有形胴體之內的靈魂﹐而非鏡子裡﹑相片中所映射出的“那廝”;我们人的形体也仅仅就是个外壳、载体、“衣裳架子”,一旦内里的“魂飛魄散”了﹐整个这人便玩完啦。这一点頗类似典故成语所說的那樣﹐“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也好像古诗所描繪的﹐“三寸氣任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

记得明代的書畫大家唐寅寫過一首《伯虎自贊》詩﹐是他對著鏡子照來照去的自艾自憐﹐內中就有這麽幾句﹕“我問你是誰﹐你原來是我。我本不認你﹐你卻要認我﹔噫﹐我少不得你﹐你卻少得我﹔你我百年後﹐有你沒有我”。這實在是太精辟絕倫的認知了﹐五六百年前的這位古代大詩人、名画家,真的是一个旷古奇才怪傑﹐居然已經清清楚楚地認識到﹑揭示了人的靈魂跟肉身之间的關係,是在没有天启、上帝默示的情况下,确实令熟读圣经的今人驚異不已。

所以說﹐人身體内所蘊藏着的靈魂不但是生活於今世﹐並且也将會永活於將來﹐即使是在末世大審判的時候和再往後的天堂或地獄裡,也还是活著不死的,是永生永恒的,它並不隨著肉體的殞落而滅去,是真正的“物質不滅”也。

如此的事實﹐其实在《舊約》上早就有所記載:造物主果然是“以皮和肉為衣﹐給我穿上﹐用骨和筋﹐把我全體聯絡”﹐可见我们整個個體是靈魂寄居的一个特制的房舍、人身的實際主宰—靈魂的住處。因而,常言中就有了諸如“魂不守舍”﹑“魂不附體”等等詞匯來形容之﹐顯示出芸芸众生也都窺出﹑曉得了體魄的關係和其中的奧秘。

從這一觀念出發﹐吾等的肉體本身不過是靈魂活在世間的特殊承接物﹐一具“載體”而已﹐故而关于人身材的高矮胖瘦﹑相貌的嫩老丑俊﹑種族的特征膚色等等﹐皆是無所謂的事情了﹐它們只不過是靈魂借住一時所依附的“殼”罷了﹐上天配給個啥就是啥﹐外在絕不影響內存的。

缘此﹐我們人的這一生若是說穿了﹐就是靈魂藉著肉身在地上“瀟洒走一回”。人大可不必在乎它的體態﹑居所﹑國籍等那些差異﹐這些个東西均不重要﹐也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当然更是隨時隨地可以離棄的身外之物。遺憾的是﹐能够這般地深入思考﹑“大徹大悟”的人不多﹐而只顧專注﹑追逐紅塵間的那些名利财等勞什子者莘莘。

古词曰,“朝向東﹐暮往西﹐人生好比採花蜂”﹐人确实好比是天地之間的匆匆一介過客﹐长成以后多只是營營汲汲、為財為食﹐埋頭尋覓﹑找途趕路,攫取功利。大多數的時候并不去辨别“妍媸”方向﹐多是隨波逐流、人走亦走﹐或是以為只有這麽“死路一條”唄﹐向死而生,誰都脫不了。豈不知事實並非如此﹐人最终即便是歸了西﹐也不是就此到達了生命的終結﹐人仍然身在旅途中﹐魂灵继续长征着,所以才有了“妻也空﹐兒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之說。畢竟魂原本来自于灵界,其歸宿也还是靈界﹐最末不是进天堂就是下地獄,至于到底去哪兒,要等待末了終審時被皇天上帝來決定“發配”的地方。

自然﹐世界上沒有人不想進天堂的﹐就連那無信仰的也都私底下惦記着這事﹑暗念在心,或也用“一路走好”、“在天之灵”等形容。但是这事并不是一厢情愿就能遂如的,你得在世时进行天国“投资”,而不是光注重地上国度的生活。常听人讲“条条大道通罗马”,但灵魂的归宿这件事,却是“自古华山一条路”的。所以最为關鍵的是,能否找對了未来的通途。

圣经说,有一條道人以為正﹐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卻是引到窮途的﹔而引到永生的路是小的、窄的﹐找著的人也少。由此﹐匆匆趕路客们莫只埋頭趨步﹐不昂首看路,一定得要好生地注意哪一条是“活路”﹐举步循之前行,免得誤入了歧径;“隨大流”的结果或可能就折進了“白虎堂”﹐最終招致喪魂失魄,悔之莫及。

天启的经书已经将有关的道路和真理成熟地摆在那里了,教人能够得永恒享福的生命,这种上头来的启示最为高级准确;而人类凭着自己有限的头脑、穷思苦想所揣摩摸索得出的一二,都是低级矮层次的,如同艳阳普照下的蜡烛之光。“路是人走出来的”固然不错,但是有“仙人指路”,省却了“摸着石头过河”,就会事半功倍、捷径以达,岂不美哉悠哉?赶路客就横向作比较,深入细思量,孰好孰孬,谁优谁劣,自做选择,从而决定迈出大步走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不枉今生来世上一遭。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