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
老人們總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但沒有真正經歷過災難的人,恐怕不會相信這句話。它真的很難懂。不考慮未來,憂患就會在眼前麼?畢竟,讓大家在風暴來臨之前去考慮遠在天邊的風險,總有些“多慮”的感覺。
曾經有個年輕人說,“我沒辦法考慮長遠,我連現在的問題都處理不完呢。”可是,您知道麼,您不考慮長遠而在今天作出的那些決定,會在並不太遙遠的未來給您帶來無數的麻煩。而您現在手邊的那些麻煩,其實就來自於不太遙遠的從前、那些您沒有深思熟慮的決定而已。
有些風險看似遙遠,但卻真實存在,而且會以迅雷之速到達沒有準備的人的面前。
在英國讀書的時候,我們稱美國T-BILL利率為無風險利率,這個收益也是所謂的無風險收益。為什麼?因為美國政府不還債的可能性為零,美國政府破產的可能性也是零。這才事隔10幾年,教科書就要重寫了,美國政府自己親身說明,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是沒有風險的。
幾年前美國的國債鬧劇著實讓大家開了眼界,在政治家眼裡,大概只要能撈得政治資本的事情,就是對的,無所謂它給國家和人民的未來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那些影響,誰知道是5年還是10年以後的事情。據報導,在美債危機之前,各大投資銀行和對沖基金公司齊聚華爾街,商討美國違約對策。報紙上大聲喧嘩,人們似乎已經準備好看著美國債務上限被拖延解決、美國信用評級被降低。
雖然在截止日當天,美國的國債上限如願獲得批准,但是伴隨而來的美國令人失望的經濟數據還是將股市打入深淵。報紙上,電視裡,大家反覆討論,如果美國人真的就違約了,其他國家能拿他怎麼辦?大家推演來推演去,最後的結果是,我們無可奈何。就算你真的把美國的國債評級下調了,中國還可以去買誰的國債?希臘的還是挪威的?英國和德國的?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體,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是,投資者似乎別無選擇。
這次的危機事件,大概只讓大家看清楚了一件事情,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可以保證的,我們要做的就是不被任何人、任何國家、任何產品綁架,不論是國家還是個人投資者,我們要儘可能地保護自己,通過資產平衡配置。別人可以不為我們的未來考慮,但我們自己必須為自己做好打算。
我所接觸過的客戶中,大概可以分為兩派,一派是傾向於相信股市會長期增長,而房市可能會掉頭向下的人;另外一派是傾向於相信房市只漲不跌,而股市會原地踏步的人。這兩派人正好是眼下“老人市場”和“年輕人市場”的代表者。
所謂“老人市場”裡的老人,指的是那些曾經經歷過長期市場洗禮,對過去幾十年的經歷記憶猶新的人,他們相信他們所看到的歷史會重複。他們經歷過亞洲經濟危機,經歷過高科技泡沫,也經歷最新的金融危機,他們相信危機過後,股市還會再創新高。
而所謂“年輕人市場”裡的年輕人,指的是那些只記得最近幾年發生的事情的新鮮投資者。他們看到的是股市最近10年的原地踏步,房市最近10多年裡的繁榮向上。他們對任何喊出房市即將見頂的人嗤之以鼻,認為他們根本不懂得房地產市場。
其實無論是哪一種人,都是用自己自身的經驗來分析市場。都有可能對也可能會錯。但是無論您相信哪一種人,都別忘了問自己一句,萬一我錯了呢?無論您做出哪一種投資決定,都要考慮到未來幾年市場可能發生的變化,也要考慮到最壞的結果,如果那些最壞的結果都是您可以承受的,那麼也許才值得去嘗試。
您在購買大房子的時候,是不是也已經考慮好了未來的費用安排?如果房地產市場大幅度回調,您是否仍然可以支付房屋貸款和全部的管理費用,仍然可以繼續過著幸福的生活?許多人的購房計劃是建立在目前非常低的貸款利息以及穩定的出租收入上的。一旦這些條件消失,您還能居住在那幢漂亮豪華的房子裡麼?曾經發生在美國人身上的教訓,會不會在加拿大重演?
別說不可能吧,雖然現在看起來房屋價格仍然在漲,但央行加息就在不久的未來、從政府到企業都在進行非常規性裁員、普通人的收入是降低了而不是提高了、加國人的負債率逐步提高、國內在嚴打腐敗、追查轉移資金、跟可疑人做生意的經紀又意外受到連累……這一切難道都不會給已經疲憊的房地產市場降降溫?
我沒有水晶球,也不知道調頭會發生在什麼時候,但市場教會了我,當一切看似不可能的時候,它就是會一再發生。但經濟的內在規律一定會起作用,市場終究會重回理性。每一次它從瘋狂踏回理性的時候,都會順帶毀滅一大群曾經瘋狂的人。
請記得:考慮長遠,才能掌握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