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福德因緣(七)

本报专栏作者:加拿大湛山精舍住持达义法师

覺悟生命的意義

從大乘佛教的觀點來看,有情的內在心性生命是不可能終結的,有情個體意念的生命,其實是持續不斷的,並不會像肉體一樣,死亡之後就腐朽消逝而不存在。但是,生命會隨著個體的輪回轉世而有隔陰之迷,也就是個人前世的所有記憶,會在其入胎、出胎之際被完全遺忘。其實,前世的記憶只是被遺忘而已,並未被清除,而是儲藏在其第八意識(阿賴耶識)之中,也可能透過禪定或催眠而喚起過去世的記憶。講得更具體一點,有情肉體的生命會經歷分段生死,也就是生了又死、死了又生,而有前世、今生、來世的三世生命,如此經歷一段又一段或者一期又一期的生命,輾轉輪回不已。心性生命往往會因為個人的無明煩惱與執著,而誤入歧途,或者因為一時無法自我突破主客觀的因緣條件而陷入困境。遺忘前世其實是一項很重要的身心健康保護機制,如此我們的每一期生命,都可以不受到前世所累積的恩怨情仇之幹擾而重新開始。

生命的永續,構成三世的時間場域,眾生所活動的舞臺,構成十方世界的空間場域,佛教所主張十方三世的宇宙觀、生命觀與輪回觀,其實是非常先進的系統概念,也是對生命永續最貼切的一種現象描述與解說。從系統概念的整體觀點來看,不論是輪回或是往生,都是銜接及跨越三世生命的機制。輪回是描述了大多數身處生死循環的歷程中而不自覺眾生所產生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覺。而往生與求往生,則是覺悟者欲超越死亡,力行生命永續經營的具體實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