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格言(二)

二﹒人生最大的失敗是自大

我們時常看到不少人 事業有成,讀書認真,謙恭好學,家庭和睦,但同時亦看到很多人一事無成,讀書輟學,家庭妻離子散,為什麼同樣都是人,但遭遇卻有如此之懸殊呢?

原因很多,但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自以為是,目空一切,狂妄自大,把自己的地位和作用過份的誇大,導致於貢高我慢而無法與他人共同上進。

在漢朝的時候,位於中國西南方有個小國家叫夜郎,國土很小,百姓也少,物產更少。夜郎這個國家在鄰近的地區可以算是比較大,該國的國王叫做多同,他以為自己統治的國家是天下最大的國家了。

有一天,他騎著馬帶著隨從出外巡遊,他們來到一片平坦的土地上,多同指著前方說:「你們看,這一望無邊的彊土,都是我的,有那一個國家能比它大呢? 」 部下連忙獻媚說:「大王,您說得對,天下還有那一個國比夜郎更大呢? 」 多同心裡暗中歡喜。

他們又來到一大片高山前,多同又抬起頭來,望著前面的高山說:「天下還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嗎?」部下們應和說:「當然找不到,天下那有比夜郎山更高的山呢?」

後來,他們來到了一條江邊,多同對著滔滔江水說:「你們看,這條江又寬又長,這是世界上最長最大的河流。 」

部下們又齊聲地說:「那還用說,我們夜郎是天下最大的國家。」

自從多同國王及部下們的出遊以後,更讓夜郎的人民自大起來。

漢武帝時候,武帝派遣使者出使印度,路經夜郎國,夜郎國的國王多同,從沒去過中原,也不知道中原是怎麼一回事,於是他問漢朝的使者說:「漢和夜郎相比,那個大些?」漢朝使者聽了多同的提問,禁不住哈哈大笑,並回答說:「漢朝有很多州郡,一個郡的地盤都要大過夜郎國」,多同國王一聽,不禁滿臉羞愧。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人如果見識不廣,就會像井裡的青蛙,盲目自大,貢高我慢。俗語云:「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謙虛的人,知道學無止境,山外有山,對事物比較看得透徹,想事情亦想得周密長遠,處處向人學習,所謂三人之行,必有吾師,活到老學到老,一生都在不斷求進步。

自大,通常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 在彼此之間爭長短,大多數的人其自我意識很強烈。比如說我的意見、我的東西、我的名譽、我的金錢、我的財產。因為有我,所以就產生了分別、計較,有了分別、計較就有了敵對的心理,樣樣都希望自己比別人擁有更多更好的東西,其實這種自大是一種缺乏自信的表現。

如果我們若能對任何人以平等心看待,用一種互相學習的心態去做事、去交朋友,我相信一定能起到心想事成的功效。佛教裡有一句名言云:「平常心是道」。其意思也是要人們放下自我,尊重他人,大家才能相融和諧。

• 私心雜念太多的人亦容易讓人失敗,人與人之間應該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而不是自以為是,好像沒有他,別人就做不成事情一樣而自傲。

其實不管是任何人,工作有多重要,誰都不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地球上沒有誰,它還是如常會運轉的。如果能減少自我、重視他人,才能共同成長。

• 畫地自牢的人亦容易自大,有些人喜歡生活在一個小圈子,不喜歡接受外來的文化,這些人會容易產生地區主義的偏見。

好像有 些人對生活習慣的不同而 分有南方人或北方人,又再分有廣東人、福建人、北京人、天津人。因為人有彼此之分,並且自以為自己的文化最優美,而產生歧視,互不相容。

其實依據《六祖壇經》,惠能大師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意思是說,人雖有南北之分,但每個人的佛性卻沒有不同。

結語

自大是失敗的主要原因,自大往往忽略了他人的重要性,如果我們能心懷天下,覺悟到佛法所講不管是窮是富,是智是愚都有佛性,既是有佛性,當然所有的人,本性均是平等,既然是平等,就應該相互尊重,互相成長,去除自我的佔有慾。要忘掉小我去成就大我(天下為公),不要自以為是,要認識到任何人在工作中都很重要,就像每個人手上的五隻手指,雖有長短不同,但各有作用,更重要的是要敢於接納外來的文化,多與外界溝通聯繫才能分享彼此的幸福 。

… ( 下期待續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