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格言(八)
八. 人生最大的財富是健康
俗語說:「健康是福」,人無論擁有多少名、聞、利、養,如果身心健康出了問題,病魔 纏身,心煩意亂,那麼再富有、顯達都是身外之物,自已一點都不能享用到。因此,人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佛教也十分重視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雖然人的身心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因素和色、受、想、行、識五蘊所聚成,它 只 是一種虛幻的現象。但我們為了要借助人的身心去修心養性、淨化心靈、福利社會大眾、轉迷成悟,所以要借假修真,才能離苦得樂。由此之故,身心健康,無論是世俗之人或修道之人都是應該值得重視的問題,在世上有諸多養生之道,但略而言之,都不出以下數項:
第一﹒正確的飲食觀念
第二﹒養成正常的生活習慣
第三﹒吸 收 新鮮的空氣
第四﹒保持愉快的心情
第五﹒靈性的修養和心靈的淨化
今逐一詳述如下:
第一﹒正確的飲食觀念
俗語說:「病從口入!」
我們身體時常會出現問題,主要的原因都是由進入體內的各種飲食,造成身體失去平衡所產生的結果。懂得中醫常識的人,都知道在日常飲食的各種食物中,都有陰陽屬性。如果食用過量極陰性的食物,會引起糖尿病、氣喘、皮膚過敏以及神經過敏等病症。
相反的,如果食用過量極陽性的食物,便會引起營養不良、肺癌、十二指腸潰 瘍 ,以及容易發怒等病症。同時如果吃過量極陰和極陽的食物,又會引發起肝炎、動脈硬化症、膽結石、精神分裂症等。
以上這些病狀都是因為進食極端的食物,所帶來負面的作用,往往超過人體所能承受的程度,由於長期累積的結果,自然會容易引起生病。這就是佛教所講的「種如是因、得如是果」的道理了。
因此,我們平時要注意養成飲食的正確觀念,不要暴飲、暴食,或偏食,而更要善於調和食物的屬性。特別是要常吃一些中和性的食物,例如:
五穀類中之糙米、燕麥、小麥、蕎麥、麵條、義大利式的麵類、玉米和薏仁等;
堅果類如黑豆、黃豆、菜豆、扁豆、斑豆、乾碗豆等;
海藻類如海苔、裙帶菜等;
蔬菜類的葉菜類如綠色花椰菜、包心菜、蘿蔔葉、芹菜、高麗菜、黃瓜等;
蔬菜根莖類如牛蒡、胡蘿蔔、南瓜、青豆、冬瓜等;
新鮮水果和乾果如蘋果、杏果、甜瓜、櫻桃、粟子、草莓、小蜜桃、西瓜等;
甘味料如麥芽漿、薏仁漿,楓葉糖等。
綜合上述所講,我們應該知道,日常飲食應以穀類、蔬菜、水果為主,而少食肉類、沙糖和含有酒精的食物。
第二﹒養成正常的生活習慣
第二個造成疾病的發生因素是生活不正常。 我們在現代的生活中 ,不知不覺會染上了很多不良的習慣,因而使身心嚴重受到損害,導致引起百病叢生的 機 會。
• 生活在大都市的我們常常運動不夠,時常工作在狹小的辦公室裏,每天除了上班、下班、吃飯、睡覺之外,很少有鍛鍊身體或跑步運動的機會。因為不正常的生活習慣影響,日積月累造成人的消化系統功能開始減弱,肌肉萎縮, 並且 脂肪增多,以致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和中風等的症狀出現,所以我們每天要在百忙中抽出少許時間來做運動,如慢跑、散步或走路,都是人們正常生活中必備的養生之道。
• 生活在十分繁忙的工作和學習環境之下,睡眠不足,是現代人另外一 種 通病。由於睡眠不足,導致精神疲乏,免疫系統下降,而引起消化不良、肝病、胃病、神經衰弱等問題的出現而給身心健康,帶來了另一個警訊。
• 抽菸、飲酒是直接傷害到身體健康的另一種不良習慣。很多現代人因為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增加,所以用煙或酒來刺激自己的感官、以此來舒緩緊張的心理和煩躁的情緒。但是煙抽多了,對肺部不利;酒喝多了,對肝不好。這些不良的習慣,都要當機立斷,及早戒除,才能防患於未然。
第三﹒吸收新鮮的空氣
佛陀曾對其弟子說:「人命在呼吸之間!」當一個人呼吸不能暢通,一口氣上不來,就會嗚呼哀哉了!
所以呼吸是一個人健康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份,人不但要學會呼吸,同時亦要吸收新鮮的空氣。這樣,不但有利於身體的健康,同時對舒緩緊張的精神壓力,也能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因此我們無論是在家或是在辦公室,要重視空氣流通的問題。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最好在早晨或週末到附近公園或郊外做深呼吸,這是養生最佳的方法之一。
魚需要水,而人更是需要空氣,特別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環境裡,空氣污染的情 況是 日益嚴重。如果不能找到新鮮的空氣來呼吸,人的健康將會遭到嚴重的考驗,因此若要保持身體健康, 爭取吸收新鮮空氣是不容忽視的 。
第四﹒保持愉快的心情
人的身心另外的一個健康因素是要保持心情的愉快。如果我們心情欠佳,日積月累,長期悶悶不樂 , 自然而然會從心病導致身病。
相反的,一個人如果能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對任何事物,都能豁達開朗,這也可以避免疾病的產生。
如何能保持心情的愉快呢?
( 一 ) ﹒要心胸寬廣,對一些像芝麻小事之繁雜事情,要看得開、放得下 , 這樣便能獲得身心自在。
( 二 ) ﹒對事情不要太執著於得與失,凡事要以平常心去看待事物的結果。正如《金剛經》 所云: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 三 ) ﹒要站得高,看得遠 , 不要只看眼前、腳下 , 要有高瞻遠矚,才能孕有心曠神怡的愉快心情。
第五﹒靈性的修養和心靈的淨化
一個人的身心健康,除了 適 當的飲食和正常的生活習慣之外,還要注意到靈性的修養和心靈 的淨化 。 我們應該不斷吸收新的知識,增長智慧,特別是在心性方面的修養,更加要精進不懈怠。人要有理想和追求,宗教信仰能給人們的信心和希望,更能得到心靈的安慰和淨化。
我們的身體要排除多年累積的毒素,同時要不斷滋補健康的營養品,才能確保身體的 健康。
同樣地, 人的心靈也要時刻排除心中的貪、 瞋 、癡三毒,同時要勤修人性最完美的戒、定、慧三學。
什麼是三毒?
• 要戒除貪 欲 ,才能知足常樂。
第二 , 要戒除人性中的怨恨、 瞋恚 和嫉妒。
第三 , 要戒除是非不辨,好壞不分 , 因果不信的無明。
同時應不斷增強以下三種修學 :
• 戒學:處事要有原則、生活要有規律,為人要有情有義。
• 定學:做事要臨為危不亂,氣定神怡,學習任何東西要鍥而不捨,精誠專一。
• 慧學:是要博覽群書,體驗生活,對人、事、物要明察秋毫,通情達理,從智慧中發出濟世的悲心。由悲心體現出智者的豁達,這樣的人 , 心靈才能得到淨化。
結語
身心健康,是一切財富中最重要的財富,如果我們沒有健全的身心,不管擁有多少榮華富貴,都是空假的。
因此身心的健康,是要靠自已注意飲食, 瞭解 各種飲食中的屬性 , 不要食用過多的陽性食物和陰性食物。
我建議大家 最好要多吃些中和性的穀類、蔬菜和水果。在飲食中少油、少糖、少鹽、少肉,同時更要保持正常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抽菸,不要喝酒。並且要注意 充足的 睡眠、平常多運動、 儘可能 不要製造週遭環境的污染 , 而且要多吸收新鮮空氣 。
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凡事要往好的方面去想,並且時常要清理心中的貪、 瞋、 癡三毒 ﹔ 勤修戒、定、慧三學,以此來提昇 我們 靈性的修養和心靈的淨化。唯有身心的病毒排除後,我們才能得到身心的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