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格言(十)

. 人生最大的禮物是寬恕

人生是一場遊戲,無論是學業 、 事業、 工 作、愛情、各種比賽都在激烈中競爭 。 誰都想奪 得 冠軍,特別是遇到勢 均 力敵的對手,更是拚命去爭取勝利,遊戲競爭越激烈,比賽的人 才 會覺得更加的刺激和有趣, 而 社會 也 正因為有競爭才會不斷的發展。 但如果按照這種羅輯思維來推理,好像善於寬恕別人者反而是不理智之人,事實是這樣嗎?

從佛法的角度來看人生 , 有些人是無法做到寬恕的修養 。例 如 : 利害關係 、 智商相等、勢均力敵的人、沒有智慧的人、沒有慈悲心的人 。 相反的世間上有 幾 種人可以做到無條件的去寬恕他人,這種寬恕不 是逼得無奈地去寬恕別人而是從內心深處所發出來的慈悲和寬容的胸懷,他們為這種寬恕而感到自毫,並不會覺得是失敗。

真正愛他或她的人,是一位善於寬恕的人

當我們真正愛一個人時,不管他或她做什麼事都覺得他們做得很好,即使有時做得不夠完美都還認為是好的,因為愛的力量可以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對外在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化現成真善美。正因為心念的真愛所以頓時感覺到眼前的一切不但沒有敵人同時發現世間那種和諧之美,這種和諧之美是來自於心中之真愛,並在愛中不起分別,既沒有衝擊也沒有寬恕,一切均在不言之中,這種寬恕不是固意造作而是自然的流露。

• 父母對兒女永遠都能寬恕

兒女不管如何,做父母的只有用愛去感化他們,天下父母心,很少有父母不深愛自己的兒女,母親為了孩子,十月懷胎,三年乳哺,從小細心護養,希望子女長大以後成龍成鳳並找到理想的情侶成家立室。再不聽話的兒女、或有什麼地方做不對,父母永遠是一位善於體諒和寬恕的人,因為父母希望給兒女更多的機會去認識和體驗社會,所以即使有時做錯了,也能接受,這種道理正說明父母親情之大愛。

• 修養高深的人能善於寬恕別人

在我們的生活中,一般人都是斤斤計較,很少能忍讓對方,但我們如果仔細觀察周圍的人,便會發現善於寬恕別人者通常 都 是那些有學識、有修養的人,他們與眾不同,待人接物不做表面工夫能體察事物的真義。他們往往是站得高、看得遠,從整體來考量,善於體諒別人,吃虧自己,表面上看,認為他們是弱者,其實,這些人才是生活中的強者,因為他們之所以能寬恕別人,首先他們要做到無緣大慈,同時也是一位為了犧牲小我去完成大我的智者,由此說明了善於寬恕別人不是無能弱者而是智者的強人。

• 有大智慧的人能善於寬恕別人

古今中外諸多賢者聖人,他們都是善於寬恕別人的榜樣,在孔子的《論語》中說到:「為政以德,譬於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所謂的『德』涵蓋的範圍很廣,『寬恕』是其中重要的一種涵養。

釋迦牟尼佛 ( 佛陀 ) 寬恕十惡不赦的提婆達多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佛陀為了將慈悲智慧的佛法去淨化人間、和諧社會,但是有一位嫉賢忌能的提婆達多看到佛陀倍受信眾的恭敬和追隨,於是心起惡念,埋伏在佛陀時常經過的地方,想放野像來害死釋迦牟尼佛,沒有想到野像見到慈悲的釋迦牟尼佛不但沒有傷害祂,反而以敬仰的眼光看著佛陀,聆聽佛 陀的教誨,提婆達多不甘心又想再害佛陀,經 過幾次的行動不能成功。當時有很多信眾為佛陀抱不平,想為佛陀報復,佛陀不但沒有生起瞋恨心,同時還發願將來設法度脫提婆達多早日離苦得樂,這種寬恕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

結語

聖者的寬恕不是好壞不分,是非不辨,而是聖人眼裡沒有敵人,世間所有的人在聖人的眼裡都已當成自己的父母兄弟了。寬恕是化解仇恨、敵對和猜疑最好的方法。

國與國之間沒有寬恕的雅量而造成世仇之災,禍延多代;家族與家族之間沒有寬恕而造成深仇大恨而雞犬不能往來;人與人之間不能寬恕而鬥得你死我活,永不安寧。

所謂「 小不忍則亂大謀 」 ,如果夫妻之間、朋友之 間 和家庭之間大家都能心存寬恕 , 祥和的社會現前便是 。 寬恕不是難事,只在一念之間, 當下一念慈悲即 能化干戈為玉 帛 ,轉 戾 氣為祥和,寬恕之美 對現代人追求幸福的生活 太 重要了。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