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中国人独一无二的特征?(5)
作者:周继明 (No1Sport第一体育)
中国人,及东亚黄种人(中日韩、新加坡)的脑容量已被认为是人类婴儿出生的极限,再大会超出骨盆的极限、就生不出来了。黄种人婴儿脑容量的进化达到极限也标志着这一波人类走出非洲进化过程的结束,时间区间大约只在5万—2万年间(稍纵即逝),及最后一拨黄种人向东经白令海峡往美洲大陆迁徙,其人种特征已不再发生任何变化。温度和其它外部条件,只在一个特定行为过程中的特定时间(specific time)和特定地点(specific place)影响了人类的进化。也许与知了的生命过程有些相像,幼虫在地下“老老实实”待十几年,然后到特定时间点钻出地面,完成华丽蜕变于瞬间,再70天左右后死亡。其生命过程的密码早已设定,但钻出地面那个特定时间里,需要某些特定条件的支持:土壤,雨后……。如今,各色人群全世界各地的自由迁徙已不再对肤色、智商、体内荷尔蒙含量等一系列人种特征形成任何影响。
人类文化、文明显然是智商进化后的产物,人类早期几大文明产生的时间明显与当初走出非洲的顺序有关,但真正决定文化和文明程度高低的还是智商差异。苏美尔人(智商90)最早走出非洲,顺理成章的在最早、最近的聚集地创造出最早的文字和文明,但后来将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发展为更高级拼音文字还是智商更高的欧洲白人(智商100)。且不说从文化传承上那一线迁徙人群乃一脉相承,只说所谓时髦的“不能落后在起跑线上、”照实不如“先胖不算胖”的俗语更有说服力。一个人、一个人群,与其比谁历史更悠久,不如争当下谁更进步;与其从历史中挖掘亮点以维护自尊,不如去创造优秀的未来更令人信服。
从人类走出非洲两条迁徙路线的距离上讲,中国人和东亚黄种人几乎都是最远的(从索马里沿海岸线那条线最远点是澳大利亚,人群太小;从地中海北岸那条线最远的印第安人那支从蒙古高原启程时进化进程已结束)——也就是进化最晚、最后完成的。因此中国人最早的文字——无论是传说中的仓颉造字、还是甲骨文,要晚于苏美尔楔形文字和古埃及象形文字,及古印度印章文字皆有可能、甚至是必然。但正如前文所述,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都比那几种文字显示出更高(级别)的记忆力和智商因素。如此,除传来传去中的甲骨文系“取自”那三种可能更早的文字(有点意思的是,有多种说法论证甲骨文分别取自那三种文字,却弄不清楚那三种相距更近文字之间的关系)的说法从未有令人信服的证据外,甲骨文是否借鉴过、甚至取自其它文字,根本就无关紧要?
中文、中国人“西来说(包括更荒唐的“东去说”)”一个不可逾越的“常识障碍”是:不同人群的人种特征一经确立即不可改变,不可能由白种人“随便”变成黄种人、或反之。中国人(或部分)系苏美尔人、古埃及人后人之传说(包括夏朝在苏美尔、埃及),无论从相貌痕迹、还是DNA测试结果,从无确定证据。苏美尔人、古埃及人,又如何可能越过伊朗,或中亚、阿富汗跳到华夏中原而没任何“过渡痕迹带”,凭空莫名其妙就变成了黄种人?甚至有关苏美尔人人种归属不确定的怀疑,很可能也是无稽之谈。以最早走出非洲人群的方向,苏美尔人不可能先进化成白种人,再“变成”黄种人,短间内又“独自返回”周围皆为白种人的两河流域,那就成“小孩过家家”了。
没迁徙人群的“携带”和保护,不同文字体系也不可能“乘直升飞机”“空降”到另一个不相邻人群中。汉语曾对周边的日语、韩语、越南语……产生过深刻影响,但皆为有大量人群迁徙基础上发生,且有明显衰减和融合痕迹。而印第安人(智商接近100)独立发展出的玛雅文字和玛雅文化则证明,第四纪冰河期后的人类属非洲单一起源,但不同文字、不同文明却是多起源(印第安人从蒙古高原上路那会儿,苏美尔文明还八字没有一撇)。只要随身携带了高智商,就可随时随地创造出具有“高智商特征的文化产品”。欧洲其实即“后发文明”,日韩亦为文字“晚发”民族,除借用的汉字外,自己的文字很简陋(人群小、定居晚、生存条件差、实用为主),但却丝毫不影响其跻身世界发达国家的强劲“后发优势”(亚洲四小龙上世纪60年代的崛起,智商乃最重要原因),尤其以日本近年屡屡夺得具有人类最高智力成就标志的诺贝尔科学奖而当惊世界殊。
智商不仅是人类自身拥有的“最宝贵天赋”,还是未来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大资源。至今为止,人类取得的一切文化、科技成就都是智商不断被启发、表达的结果。有一句似是而非的话,“人类大脑至今只开发了十分之一”,其实应该是“人类智商的潜力只开发了十分之一”。人类从最早注意、到如今非常关注智商不过百年余,而从英国人李约瑟“现代科学为什么没率先发生在中国”的“世纪之问”,到杨振宁李政道的“宇称不守恒原理”诺贝尔物理奖;从最简单的黑白子却能穷尽千变万化的围棋,到“四大发明”;从结构严密、完美的汉字,到昂首屹立千年的万里长城、高65米无一钉一榫的应县木塔;从普通华工北美修铁路施工更正设计师低估严寒的错误数据,到满街小贩如同博尔特100米跑般的心算速度;从中国中学生常年占据世界奥数赛冠军宝座(美国队有一次夺冠5名队员中4人是华裔),到陈景润几近解开数学领域“王冠上宝石”的“哥德巴赫猜想”;从十几亿人平均智商105,到最高智商230的华裔数学家陶哲轩(爱因斯坦165,霍金160)(所谓威廉.詹姆斯.席德斯智商300,达芬奇、维特根斯坦230,爱因斯坦200的传说应属胡勒);从历史上多次GDP世界第一,到改革开放40多年经济增长率世界第一,中国人正在踏上一条全面认识、发挥最高智商优势的发展之路。
汉字和智商,乃中国人之独有两大特征。最高智商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汉字,汉字再助力高智商百尺竿头、再进一步(更好的后天教育可提高智商约5%,但仍按平均值遗传),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从看清自己到看清世界
只有先看清楚自己,才能看清楚别人、看清世界;只有更清楚的看清世界,看清别人,才能更清楚的看清自己;只有先弄清楚“从哪来”,才能更清楚“到哪去”,“怎么去”。否则只能是无头苍蝇四处乱撞,只能是“拿着金饭碗做乞丐”,有无穷无尽创造力却暴殄天物、却只敢想着“吃小康”。
其实这是个“三极世界”。
三种文字形式:一种表意,一种表音,一种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三种餐具形式:筷子,刀叉,手;三种建筑形式:木砖建筑,石头建筑,泥土建筑……而当今世界最大的不同、最大对比,最大的发展动力,即来自三大不同肤色人群。
黑人体力商最高:头小、髋窄、肌肉骨骼发达,体内荷尔蒙含量比白人和黄种人高2%—19%(等于天生服用兴奋剂),所以跑跳力量能力最好,100米跑进10秒“轻而易举”,但智商最低,急需恶补;(东亚)黄种人智商最高,体力商最差,差到跑不快、跳不高、身体对抗不堪一击,缺少体力开拓还极大限制了智力发挥空间,很像是黑人的智商,同样需要恶补;白人最平衡,智商和体力商平均在最高值的85%—92%,体力智力皆非最佳,却能以强大的体力(武力)为智力开拓出足够的发挥空间,反过来再以强大的智力驾驭体力使之得以最充分的发展(创建奥运会、及各现代体育项目),所以千百年来欧美白人一直是全面发展的“最好典范”。
对于有14亿人均智商105(按1000个人里平均有一个智商150的,就有上千万)巨大人群的中国人来说,GDP世界第二只是“小菜一碟”、甚至世界第一远非远期和终极目标,人均GDP世界第一才是中国经济的远景目标(到时再看美国街头还有人敢欺负亚裔?)。以“三极世界”的对称原则,对比黑人运动员近50年创下的众多田径世界纪录,100米跑道上让白人、黄种人望尘莫及,NBA完全是黑人运动员的天下……高智商的东亚黄种人未来50年应该获得更多的诺贝尔科学奖,在高智力一端形成更大的优势和垄断(实际上马斯克火星项目、及美国新冠疫苗等高科技项目,实验室里骨干很多皆中国人、华裔,他们是实干家、独缺敢于想象),在实现这个目标之前,这个世界发展的拼图根本就不完整、不平衡,还有缺陷。
还是那句话,不同人群只有对比(对比不只有“伤害”)、竞争,才能看清自己、看清世界(不能三星堆一挖出点新玩意,就胡思乱想汉语、中国人都是“外来的”,一看苏美尔文明、古埃及建筑如何辉煌,就迫不及待要把夏朝、商朝“搬到”万里之外),才能进步、发展。只有一极、只剩一极(无论哪一极),一种文字、一种文明,就离衰亡不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