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人生
每個人因為生長在不同的家庭和社會背景,因此對人生的體驗也不一樣。有的人覺得人生是美滿幸福的,但總覺得時間短暫;有的覺得人生是曲折艱難的,所以覺得時間太漫長了。
究竟人生的真諦是什麼?今從佛教的觀點用幾種比喻來闡述人生是什麼?祈盼迷失人生方向的人,找到人生的智慧,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積極、樂觀、進取和美好。
一﹒人生如戲
人的生活大都是自己選擇的,我們的事業可以選擇:士、農、工、商;但亦可以選擇其它的職業;就像做戲一樣,我們可以自編、自導,甚至自演;演繹著自己想要演的角色,戲中有喜、怒、哀、樂。在人的現實生活中亦有悲、歡、離、合,愛與恨兼而有之,快樂與憂愁並存。
佛教認為世間一切法是相對的,人有歡喜就有苦惱、有幸福就有痛苦、有富就有貧、有成功就有失敗、有生必有死。因此,如果我們明白人生如戲的道理就可以坦然面對現實,接納人生中各種喜怒哀樂的情緒,唯有明白真實的生活是苦樂並存,才能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個過程。
二﹒人生如水
水是漂流不定的,常常是隨風漂流,所謂無風不起浪;海上之水之所以有浪花,就是因為遇風而起浪,佛教常常用水與波來比喻人的清淨心與煩惱心。
人的清淨心如風平浪靜的大海,十分寧靜碧綠,所謂海天一色,秋高氣爽,景色十分宜人,人的清淨心若沒有外界的干擾衝突,心中自然產生喜悅、快樂和幸福的感受。每天見到的一切人、事、物,都會覺得格外的美麗,正如《維摩詰經》說:「心淨則國土淨」。
只要人的心清淨,山河大地一切事物都會覺得特別的幽美。然而世間上的人因為對外在的東西貪得無厭,因此我們本有的眼、耳、鼻、舌、身、意被外在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牽著鼻子走;身心永遠得不到安寧自在。因此,人生如水,每天隨著環境,人事種種條件在改變,人的情緒亦不斷在改變,所以,人便活在幸福與痛苦之間。
三﹒人生如一盤棋
人生在世有很多決策,當決策正確時就可以福來運轉,但有時決策錯誤卻惹來身敗名裂之禍。所謂:「一失足而成千古恨」,人生就像下棋一樣,若能看準棋局,果斷下棋,就可以戰勝敵人;但若一時胡塗,沒有原則的下棋,到最後只好自己困死而不能動。因此,人生在世,每做一件事情,無論大小都要認真對待,周全謀劃,才能心想事成,稱心如意,否則無論是學業、事業或愛情到最後都會後悔莫及,而遺憾終生。
其實,人生還不如一盤棋,因為棋下輸了可以重新再下,可是人生一不小心,走錯了便無法挽回,所以我們要對自己的言行和舉止格外謹慎,才能在人間瀟灑走一回。
四﹒人生如夢
人的一生數十年轉眼即逝,十分短暫,但在短暫的人生中卻要面對諸多的現實問題。諸如順境與逆境,還有人情世故以及週遭環境的變化。當人們在夢中一切都與現實無異,不過如何在夢中掌握夢境,成為夢中的主人,卻是每個人應該思考的問題。
人生在世應該成為一個主動積極的角色,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儘管我們不能完全控制命運,但我們要主動來改變現前的命運。佛經常講:「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而是時辰未到」。這就是鼓勵我們要積極行善,努力工作,西方人常言道:「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所謂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因此,佛教強調因果報應,就是要大家積極進取、精進不懈。
釋迦牟尼佛時常講人生無常,目的亦是要覺醒大家平常不要浪費太多時間而是要多做一些對身心、社會有利益的事情,這樣才不辜負人生。
結論
什麼是人生?答案是人生是為了生存;生活,但希望過著更加幸福快樂,所以必須經歷了諸多的坎坷和磨難。人要為生存而活著,並且要活得有意義、有尊嚴、有樂趣。不管我們的生活面臨什麼樣的困境,什麼樣的情況都要有勇氣去品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順逆之境,這樣才能稱得上是真正幸福快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