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網路習政改觀
本报专栏作者:龐林
這篇文章原文標題分二:【美智庫一高級研究員評習近平政治體制改革時間表】、【習近平從法治建國和國家治理現代化兩大突破口進行改革向民主和強國目標前進】。網傳說明文旨是習大大未上位已規劃好的;就算這說法不正確,也可以拿來當做協商統一時,臺灣之主張,建議統獨人士都能利用此契機,突破眼前困境。
網傳資料,雖然可看,但不一定可全信。在資訊暴漲時代,發出偽造作者,用某人名義發表文章,如果是惡意,當然會有人追究,但如果是建設性見解,縱然是虛構作者,但讀讀有益觀念調整或進步。筆者是以此態度,評論這篇有具體見解的文章,這應是某作者以習主席角度虛構的期待,健康性的符合潮流見解,值得關心兩岸者一讀。我們假設這是中共為和平促統,展現誠意談草案,民進黨可以借用此範本突破困頓,也許是入主中國契機,若願意名稱改中國民進黨,就有中國執政機會,但先決條件是一中共識。
文章標題,已顯示改革意願,如果真是習主席本意,臺灣沒理由再堵統,只要臺灣政黨合作,估計六年級的島民會有機會擔任中國領導人,誰把這機會弄喪失,誰就是臺灣罪人。文章述明是華盛頓智庫高級研究員向博訊記者發表了對中共各時間表改革進度;看法扼要如下:共產黨執政可分三個時期。
一.1949-1976:毛澤東時代。是中共暴力革命延續,社會激烈震盪,毛澤東理想主義色彩和運動性的社會革命,就像癌症化療,好壞細胞都摧毀。
二.1976-2012:鄧、江、胡時代。這個時期,是中國改革調整期,摸著石頭過河,未解決體制問題。經濟高速增長,社會矛盾尖銳、腐敗嚴重,因為體制上缺乏創新,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舊體制嚴重制約社會發展,危機不可避免。
三.2012習近平掌權後,2014年為改革元年,真正開啟中國法治與民主時代。習近平認識到自下而上、互相理解、協調發展,才能帶來真正社會改良。
當一個有八千萬黨員的政黨,整個社會對於執政黨貪污腐敗只是哀聲嘆氣毫無辦法,這表示制度須要整頓改革,否則終會出事。這篇文章主旨對習近平上臺後,果斷處理周永康案、徐才厚案,在最近公佈的四中全會,沒提過去一年的功績。這說明習是敢幹、敢擔當,務實領導人。帶中國走向自由民主之路,雖然沒時間表,只要不停下來,一步一步扎實的往前走,中國就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成為民主強國。文章說出,習近平是民族主義者,使中國崛起於世界,只有國家強,才能有地位,更好的保護人民。習近平從法治治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突破,向民主和強國兩個目標前進,在這個過程中,打破原來陳舊的宣傳體系牽制,獲得民眾最大支持,中國民族還是很有希望的。
草案改革時間概略
2013年,設立隸屬于國家主席的廉政委員會,頒佈《陽光法》,規定:一.科級以上公職,必須定期公佈個人財產,凡巨額財產與收入不符者,貪污罪查處;二.禁止三公消費,限制政府辦公費用;三.嚴禁公職人員收受禮品,違規者,以貪污罪懲辦。
2014年,廢除城管職業,切實保障人權,嚴禁強制拆遷民房;廢除戶籍制度,城市和農村居民權利同等。
2015年,文化和體育部門退出國家機關,裁減公務員。黨派和群眾團體只能靠黨費或籌款維持運作,不得由納稅人撫養。
2016年,國立大中小學免費或低價收費。民營大中小學市場化;國有醫院按成本收費,民營醫院市場化。
2017年,開放報禁。政府擁有的傳媒,交民間經營。新聞媒體必須中立,不得隸屬於任何黨派。中國人民解放軍改名為中國國防軍,不受政黨領導,不得參與政爭。
2018年,重新評價毛澤東,毛澤東紀念堂改建為三千年來中華英烈紀念堂,毛的遺體韶山安葬。解秘1949年至1976年的歷史檔案。
2019年,為1949年以來所有冤假錯案徹底平反,冤案中受傷或遇害者及其家屬,國家向其發送撫恤金,並由國家主席簽署致歉信。
2020年,實行聯邦制,各省自治,中央管外交和國防。各省有自己的法律,但聯邦法律高於各省法律。各省市首長均由選舉產生。實行總統制任期四年,公民直選,可連任一屆。
2021年,改組兩會,人代會改為眾議院,各省、直轄市選舉三位代表組成;政協會改為參議院,由社會名流和專家組成。參眾兩院為國家最高權力機構,任何人事、撥款、重大工程、對外條約等等,都須交參眾兩院審查,表決通過才能生效。參眾兩院有彈劾國家主席權力,須參眾兩院四分之三多數通過。
2022年,黨派整合,中共和民盟、民革等黨派整合,改名為中國共和黨;臺灣的國民黨與民進黨、親民黨重組,改名為中國民主黨;經談判實現和平統一,臺灣為中國特別行政區,兩岸四地新國名為中華共和國。
2023年,習近平被推舉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郝龍斌被推舉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兩人競選總統。
潮流宏觀政治改革
這篇文章,大致上是具備理想的憲政方向,也幾乎就是中華民國憲法精神,可能會是兩岸超過九成人民所期待方向,獨派會反對,但比例占不多,只要符合臺灣代表參加的1947年南京制憲條文精神,則協商促統沒有出賣臺灣嫌疑。以智慧解除歷史疑難雜症,完成中國統一是統派理想,如果文章真是習主席本意,臺灣應該體諒這已經接近是理想夢境的新中國藍圖,好好把握,不會吃虧的,而且大總統制如果全民投票,鹿死誰手,豈是哪位神仙能預料;不過,重點是,誰是在臺灣得到多數的支持者,先估計郝龍斌,有點把臺灣看得太簡單了,如果是這麼容易,就不會拖到現在還擱著。若直選,擇總統制,兩黨政治最安定,優點最多,建議全民公決新國號時,同時由人民投票決定中央實施一黨專政或二,最多三黨政治。不要忽略,在大陸不論誰是領導,有溥、袁、黎、馮、徐、曹、段、張、蔣、李,都無法幹滿任期;看大陸,只看過一黨專政時期,領導能幹滿任期。而且另外一個風險,若陰謀家要奪權,掌握軍隊即能成功,倒不如軍隊繼續由中央的一黨節制。筆者本系列2著作談過中央實施一黨專政,省實施多黨政治,地方沒有政黨,是理性者應該可以接受的另一種概念,重點在黨軍之穩定性,建議在協商時也拿出來比較優劣。
文章的具體細節排演當然不可能依計劃全數入框完美演出。但,最大意義,在讓一黨專政脫困,縱然將來更改得面目全非,但畢竟有美麗理想,而且習主席已在其他配套措施部署。須知,這不是電影排演,總會用議事,臺灣用立法院審議,翻滾或部份變動是可能的。此文章主旨有可能有部份習主席主觀見解,能否順利推動,重點在臺灣藍、綠接受度,可能性雖有,但臺灣意見絕對不是小聲音,而是可能有些會翻盤,大陸主事者要拿出耐心,把臺灣各派意見聽過後,分別小組溝通意見後才能表決,尤其是民進黨並未深入理解胡錦濤執政所建立的兩岸和平框架底線,面臨崩解危機的情況,又不宜用恐嚇手段處理,因此仍有得周旋。前陸委會副主委童振源曾直接說,民進黨必須面對「兩岸和平框架崩解」警告。此問題若忽略,大陸若擱置經濟各種配合動作,到時候變成敬酒不吃,吃罰酒會很傷感情。
堵統的風險是武統,拖統的代價就是臺灣經濟再滑落。而且兩岸政策不轉統,外交休兵是有期限的,踩越底線後就是翻臉,對臺灣負面較多。如果2016年,民進黨取得臺灣執政,而兩岸和平框架適時崩解,效應會使臺灣新政權有很大危機,政權崩解是可能的。民進黨臺獨黨綱也是障礙,如果促統協商是選多黨制,有臺獨黨綱其政黨會被擋大陸執政門外;例如三年內有臺獨言論者,可能不能參選眾議員;若有主政中國企圖心,可解決的障礙要先處理。國臺辦張志軍說:「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這艘大船的錨,也符合遵守中華民國憲法精神。臺灣依照憲法沒有獨立空間,你支持與否,都只能在武力統一及和平統一選擇一個,這是臺灣1946年選派代表參加南京制憲的相對約束力。協商程序要透過合法機構-臺灣當是立法院,由兩院會通過兩岸政治協商。我們談些這篇文章時間表的動態,補充意見供參考。
●2013年,設立隸屬於國家主席(以後可能是總統)的廉政委員會。
˙廉政委員會應該獨立運作,屬於類似臺灣監察院階級。
●頒佈《陽光法》。
˙這是絕對理想,但實施前應調高公務員待遇及訂立保障退休後生活辦法。有高收入,才會珍惜前途,退休後薪津若譬如打九折也很安穩度後半生,他自然不會想貪贓枉法。
●2015年,談到黨派和群眾團體只能靠黨費或籌款維持生存,不得由納稅人撫養。
˙目前臺灣有選舉時政黨得票票數補貼辦法,這方式加拿大也有,可減少政黨利用施政勒索廠商,政黨經費有足夠來源,自然會減少弊端。
●2020年,實行任期四年公民直選總統制,連選可連任一屆。
˙總統若要競選連任,都得用政見討好選民,準競選候選人最怕改革與民意衝突,而有時不改革也不行,臺灣的18%、賄選問題、軍公教慰問金等都是如此,綜合後認為最好總統只競選一次,任期改為五或六年,沒有連任機會下的施政,即沒有選舉包袱。
●2021年,改組兩會,政協會改為參議院,由社會名流和有關專家組成。
˙若走大總統制,參議員自然是總統任命較適宜。如果任何大小事,都須交參眾兩院審查,表決通過才能生效,這是疊床架屋,宜將兩院職責切割分開;有些機密部份,國防部、國家安全局及外交,參議院審即可。
●2022年,大陸整體整合為一黨–中國共和黨,臺灣整體整合為一黨–中國民主黨。
˙這種構想,不算高明;臺與陸,用區域分兩大黨區隔,壁壘分明將來會有無法預測問題,不要忽略,美國內戰時,就是兩黨政治。
●兩岸四地新國名為中華共和國。
˙新國名是什麼?應該有小組委員會開會、公開甄選、民意投票公決較無後遺症,國名可以將遠景目標加上,例如中華富麗郡共和國、中華文化共和國。當然,國旗、國歌都也要公開甄選,由參議院都過濾至剩三種選擇,交付公民公決或眾議院決定較好。